2025年春季学期
东莞市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各中小学全面落实校园体育2小时
积极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
让孩子走出课室、走向户外
享受阳光、健康成长
桥头镇各中小学积极响应
迅速制定实施方案
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校园生活的变化吧~
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各中小学校制定方案,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推进全员体育运动,通过增加体育课课时、优化创新课程编排、健全完善赛事体系、开展、建设学生体育社团等,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微运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全面落实校园体育2小时。同时,研究灵活使用体育场地、设施设备,通过打造“微运动场”等,为学生体育运动创造条件。
桥头第五小学
在第五小学,学生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学校不仅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延长至半小时,还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打造了多个“微运动场”。乒乓球、跳皮筋、跳绳、跳远等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初中部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拥有不少于两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活动时间区间,每周一至周五, 早操晨跑 : 6:45-7:15(30分钟); 大课间活动: 9:40-10:10(30分钟); 小课间: 下午 2:50-3:10(20分钟); 体育课 : 每周5节,每节 40分钟; 课后自由活动 18:10-18:40(30分钟)。
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为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进行体育锻炼,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至少安排1个课间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初步统计全市超三成学校设置了两个或以上的15分钟课间,部分学校所有课间均达到15分钟。严禁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微运动”,让孩子的欢声笑语充满校园。
桥头中心小学
学期初,校领导通过商议调整学校的整体时间,在原有两个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增加了下午第六节课的下课休息时间为15分钟。
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统筹优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安排,2025年春季学期具备条件学校先行试点,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评估实施效果并总结推进经验。2025年秋季学期一开学,全市小学、初中学段将全面推行每天至少1节体育课,并编入课表,体育活动课以班级或年级等单位进行。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安排3—5节体育课。学校将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引入更多有趣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桥头中学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开展 “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稳步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全面实施。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
桥头第三小学
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教学质量保障:制定详细的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体育教师课前准备好所需器材和场地,杜绝“放羊式”教学。定期开展体育教学评比,确保教学质量。
开展体育普及性赛事活动
健全和完善“市—镇—校(级/班)”三级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市级、镇街、校级运动会、班级联赛、趣味运动会等,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广泛开展校级、年级、班级单项体育比赛,如结合东莞篮球城市特色打造“校BA”,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研究将镇街、学校举办常态体育赛事活动等作为加分项目纳入全市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鼓励镇街、学校积极举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
桥头第四小学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多种体育社团,定期组织社团训练和交流比赛,如校内足球联赛、篮球友谊赛等,提升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
桥头镇各中小学均严格按照镇教育管理中心的要求,多措并举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一方面,通过增加体育课课时、优化课程编排、完善赛事体系、建设体育社团等方式,统筹安排体育课、大课间、课间微运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及课后体育服务,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达标。另一方面,各校还积极探索灵活利用校园空间,打造“微运动场”,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便利。
新学期,新变化
学习知识,强身健体
多彩的校园生活
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图文:莫衬玲、桥头镇各学校
编辑:陈颂铭(实习)
编审:香雅怡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