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安全隐患和居民诉求

昌平区高度重视

狠抓责任落实

高效推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

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赋能,智控安全出行。北七家镇创新电动自行车管理模式,推出“一车一池一码”监管方案,将居民与车辆、电池信息绑定,通过智能传感器、二维码、电子芯片相结合的方式,为每辆电动自行车办理了一张“身份证”,实现信息融合与追溯。一旦发现违规停放的车辆,可以立即扫码追踪到户、追查到人,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户乱象。


截至目前,“一车一池一码”已在四个村居运行,建立了13597人、车、电池信息档案,14块充电场地以及490个充电端口、充电行为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台账


同时,北七家镇还积极推进居住区梯阻建设,只要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不仅电梯门无法关闭,还会实时播发语音,精准拦截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目前,已在5个小区安装梯控设备共计445台,科技助力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


小汤山镇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实地调研,积极开展惠民洽谈。工作专班多次深入酸枣岭、小东流等地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研究充电设施选址工作。积极对接实力强、信誉好、业绩突出的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安装企业,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安全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2024年至今已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04个、更新196个,成功消除酸枣岭、小东流两个充电设施空白点位。


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隐患排查。多次联合综合执法队、市场监督所等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销售及维修门店开展源头检查,确保产品来源正规、销售合法。同时,聚焦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进楼入户、“飞线充电”及占用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车棚内堆放易燃杂物等高风险隐患多次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专项行动。2024年至今,镇、村(社区)共出动巡查检查人员150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和小区住宅楼、充电场所3200余处,发现的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清除违规停放车辆130余辆


兴寿镇认真谋划实施路径,坚持高站位抓部署、高频次抓宣传,争时间、抢速度,打出全面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组合拳”。各居民区聚焦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等现象,出实招、重实效,不断加大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宣传教育力度,疏堵结合破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有效化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提升社区安全水平。


工作人员深入辖区21个行政村,对已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重点对出租房屋开展密集检查,及时消除堵塞消防通道及逃生通道、违规充电等隐患问题。坚决打击出租房屋飞线充电、阻碍逃生通道、安全出口等违法违规行为,累计检查30余次,发现问题50个,针对隐患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加大安全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兴寿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微信朋友圈、电子大屏、橱窗等阵地宣传,持续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理念入脑入心。利用“山水兴寿”微信公众号和各村微信群,做好电动自行车安全提示和警示案例推送工作,在村民自建房门口悬挂张贴“电动自行车不进楼不进户”宣传海报或消防安全警示牌,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宣贯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升村民消防安全意识。

安全

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

接下来

昌平区将持续落实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

更新电动自行车底数

加大宣传力度

抓实整治强度

不断推进民生设施升级改造

为辖区人民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记者:王晶依

‍‍‍‍‍‍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