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以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历经百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2月24日,瑜音社京剧小科班嘉定分校落地安亭老街。这座融合传统戏曲精髓与现代科技的教学基地,以“京剧+科技”的融合,为安亭“中国曲艺之乡”的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创新教学体系,培养京剧人才

瑜音社由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创立,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活动现场,瑜音社少儿京剧团带来《失街亭》《红娘》《天女散花》等剧目选段。戏台上,小演员们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一颦一笑间尽显专业风范,灵动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小演员朱映淇虽然学习京剧的时间仅有2年,但表演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了,还曾与王珮瑜同台演出。她兴奋地说:“从第一次紧张上台到现在越来越享受这个舞台,每次穿上戏服就觉得自己成了故事里的人。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把京剧唱给更多人听!”


据了解,瑜音社京剧小科班面向4-12岁青少年儿童招生。教学工作由王珮瑜领衔,集结田慧、缪海容、何蕾、高挺、仇一品等多位国家级演员参与一线教学,融合传统科班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以京剧表演之“四功”——唱、念、做、打为规范设定课程标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综合化、体系化地培养京剧人才。


目前,嘉定分校已有7名学员报名入学。“瑜音社京剧小科班经过3年多的积累已经更加成熟,嘉定分校将创新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年龄和基础的孩子,我们设立了从‘萌新’到‘进阶’再到‘专业’的三个培训阶段。在培养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有孩子展现出特别突出的戏曲天赋,我们会向专业的戏曲学校推荐。同时,我们也会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孩子在戏曲方面的潜力和特长,并建议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走专业戏曲表演的道路。”王珮瑜说,即便业余培训,也要用专业标准锤炼孩子——京剧教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心性与志向。

“京剧智能体”亮相,曲艺沃土滋养新苗

京剧的根在传统,但枝叶要伸向未来。开幕式上,王珮瑜京剧智能体发布,把长期积累的京剧文化进行数字化展示,让戏迷们能更直观地体验国粹魅力。


王珮瑜介绍,该智能体由瑜音社与百度联合开发,未来将承担部分基础教学、知识问答和交互功能,甚至可能指导学员“唱念做打”,“科技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京剧以更生动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想象一下,孩子们与虚拟人物对戏,是不是很有意思?”


安亭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青堂瓦舍、飞檐斗角交错,与京剧之美交相辉映。选择落子安亭,王珮瑜坦言是“天时地利人和”:“安亭是‘中国曲艺之乡’,与我的故乡苏州一脉相承。我们将在片沃土探索‘京剧+文旅’的融合模式,为‘杏荟安亭’品牌注入更多艺术活力,让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安亭深厚的曲艺基因与前沿的科技资源,也为京剧创新提供了沃土。“我们将借助瑜音社的品牌效应,开展更多京剧与机器人、AI之间的合作,将京剧与当地文旅资源相结合,打造具有安亭特色的文旅品牌。”上海国际汽车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珏晔如是说。

撰稿:杨育杰

摄像:章泽生

编辑:袁悦


喜欢就点个“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