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喜欢文章,可以评论,关注!

我55岁,当时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因为自己不愿意闲着,于是就开始当保姆。

那些日子,我先后为有钱人家和普通家庭工作过,谁知道这样的经历,让我看透了有钱人和普通人养老的差别。

当时我经常感叹:不管多有钱,也没法换来真正的安宁。真正的养老,永远不会是钱能解决的。



01

退休以后,真的是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慢,原本以为退休了可以悠闲自在,可是过了几个月,我发现自己根本待不住。

每天早上醒来,除了喝杯茶,就是坐在窗前发呆,看着外面的人来人往,心里空落落的,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



再加上退休金不够高,家里也有些开销,尤其是孩子们有时候要请我帮忙,生活费不够的时候,我心里有点不安。

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始工作,这样至少能赚点钱,也可以给孩子们减轻压力。



“唉,虽然已经五十多了,身体还行,做点保姆也不算什么大事。”我当时心里想着。

于是我开始四处找保姆的工作,没过多久,倒是有了机会。



其实做保姆,也不是我第一次做。年轻时就干过几年,经验还是有的。

而且老实说,自己也挺喜欢这份工作,虽然累,但每天有事做,人也没那么空虚了。



刚开始的几天特别辛苦,毕竟不像以前那样年轻了,干活得更加小心。

不过没办法,生活压力大,得挺住。



我做的这份工作不是什么高端的职位,大多数都是帮忙做家务,照顾老人。

有时候也得做做饭、洗洗衣服,尽量让雇主家里看起来整洁些。



其实说实话,做保姆就是这样,虽然辛苦,但自己心里知道,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心安理得。

这份工作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形形色色的家庭,尤其是在养老问题上,看到了有钱人和普通人家之间的差距。



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也越来越明白,养老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态度和责任心。

有时候我在想,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是件幸福的事。



不过尽管生活简单,做事充实,我也发现了很多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

这让我重新思考了养老、生活,甚至人际关系的问题。



02

记得王先生是我重新找到保姆工作的第一个主顾。

他是做生意的,家里算得上有点钱,住的地方也挺大,生活条件算得上中上等。



我当时刚开始干保姆活,正好遇到他家要请人帮忙,他家条件好,我心里当然也很高兴,能赚到更多的工钱。

刚去他家那几天,王先生的太太和孩子们都挺和气的,大家也不会因为我是保姆就有什么不好的态度。



我做事尽量小心,洗洗衣服、做做饭,顺便照顾一下老人,挺充实的。

不过那段时间他们家有个大事,王先生的父母年龄都大了,生活也开始有些不方便。



王先生和妻子商量着,想着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照顾着。

有一天我在厨房洗碗,突然听到王先生和他妻子在客厅里大声说话。

虽然不打算偷听,但那话题也太大声了,我还是听清楚了。



“妈,爸,咱们真得考虑考虑,你们年纪也大了,要是你们继续住在老房子,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怎么办?”王先生语气有些急。

过了一会,我又听见他继续说:“我和小陈都很忙,照顾你们实在有点困难。你们要不就过来我们这儿住?这里方便,家里空间也大一些。”



“你那房子我不喜欢,孩子多,吵得慌,我们住不惯,而且我们俩自己有地方住,自己能照顾自己,哪里需要麻烦你们。”老父亲说。

王先生一听,气得拍了一下桌子,然后有些生气的说:“妈,爸,你们也不年轻了,怎么还不肯接受我们的好意?咱们全家在一起,方便照顾,谁有空管你们啊!”



“你要是真心想照顾我们,就不要把我们老两口弄到你们这儿,自己好好过日子就行。我们习惯了自己的地方,不想折腾。”老母亲的声音也有些不高兴。

虽然王先生不断劝说,但老两口就是坚决不同意,最后他们才决定给父母找个护工,接着就去安排了人照顾他们。



我做保姆这么久,也见过一些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的情况,但像王先生这种明显是有心为父母好,却被拒绝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看着他们夫妻俩这么焦虑,我心里也有点难过,毕竟父母能接受儿女的照顾,是件挺难得的事。



“您怎么想?你觉得我们这样做对不对?我妈、我爸都不想过来住,真是让我头疼。”有一天,王先生和我在厨房里一起收拾东西,他突然问我。

我一边擦着碗,一边笑了笑,没敢说太多,只是轻声说:“老人家有他们的想法,有时候不管我们多想让他们过来,可能他们心里觉得自己能照顾自己,毕竟他们习惯了。”



“唉,实话说,我们不想让他们单独住,尤其是看到他们越来越老,心里总是担心。但我们又工作忙,实在没法时刻在身边。我们能做的,真的也有限。”王先生有点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可能他们也明白,亲情有时候并不是一味的靠近就能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是要尊重和理解。



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开始意识到,在他们家的问题解决后,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之后我慢慢地发现,这件事情对王先生家的影响还没结束。



虽然父母最后有了护工照顾,但那份挣扎和焦虑,始终都没能消失。

我并没有过多地去干预他们家的事,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但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普通人家的养老问题和有钱人家一样重要,为什么总是这么困难呢?



03

那时候,我已经做保姆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接下来,我帮陈女士家的时候,所面对的情形和王先生家完全不同。



陈女士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平时夫妻俩也挺忙的。

刚去她家时,夫妻俩有些犹豫,想着照顾孩子肯定需要有人帮忙,就找了我。



那会儿我的工钱其实没什么上涨,但我也没想太多,反正工作是为了赚点生活费。

“阿姨,您能不能稍微照顾一下孩子?我们家现在确实忙不过来了。”陈女士看着我,眼神里有点愁容。



然后她又继续说道:“而且孩子快两岁了,得找个人帮忙,不然实在太累了。”

我点点头,笑了笑说:“没问题,照顾孩子这事儿,我能应付,你们忙自己的吧。”



她长长松了口气,然后非常感激的说道:“谢谢您,阿姨,真是太感谢了!”

这家虽然条件一般,但每天的日子还是过得挺平静的。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件让我非常在意的事情。

那就是陈女士的父母,尤其是她的母亲,几乎天天在电话里和她抱怨自己老了,身体不好,想过来和女儿住一段时间。



那会儿我还在想着,为什么老人家都想搬过来,是不是为了孩子,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才有意思。

“妈,我们这里房子太小,您过来也不太方便,要不您还是住在老家吧?”陈女士电话里说。



“这怎么行呢!我现在老了,一个人怎么可以,我看你这就是借口,你就是不愿意照顾我,嫌弃我年纪大了。”电话那头,老母亲坚决地拒绝。

我听着心里有些奇怪,这不是反了嘛,王先生家里是老人不想过来,而这边老人明明想过来,反倒是儿女不太愿意接受。和王先生家不同,陈女士家似乎还更复杂一点。



“我怎么可能嫌弃你,家里确实有困难,实在是忙不过来。”陈女士的语气有些急。

“我说了,行了,行了,知道你心里难受,但你也不要一直找借口。”陈女士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倔强,显然她并不愿意给女儿添麻烦。



后来陈女士夫妇也开始纠结这个问题。

“阿姨,我妈一个人在家,老是说我不接她过来,她也说了自己能照顾自己,我也没办法。”那天中午,陈女士做饭时和我聊起了她父母的事。



见我没有回答,她又继续说:“我爸妈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心里真是舍不得他们老两口那么辛苦。”

我看着她,默默点了点头:“孩子长大了,家也越来越有责任,您也是想多照顾点父母,是人都能理解。”



这一段时间,我时常会听她提到这事,显得非常烦恼。

她也知道,父母固执,也知道自己不可能随时在父母身边,但又真的希望能多点时间陪伴,怕万一有什么紧急的情况发生,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照顾。



有一次我和她闲聊,我忍不住问她:“你父母年纪这么大,身体又不好,为什么不直接让他们过来住呢?虽然生活忙碌,但也能照顾照顾。你和老公都可以分担,孩子也能从小跟老人亲近。”

陈女士皱了皱眉,突然笑了笑说:“您说的也对啊,可是我们家现在也不是特别有钱,住的地方虽然不小,但如果我爸妈过来,家里真的会很拥挤。我和小刘也是要工作,根本没办法全心照顾他们。”



“那不是得找人来照顾?现在有很多护工都挺专业的。”我插了一句。“

她苦笑了下,然后非常无奈的说:“问题是他们不愿意接受外人照顾,甚至连我都觉得他们有点倔强。我倒是希望他们能过来住,不至于每次都这么担心。”



通过和陈女士的交流,我才明白养老的难题不仅仅在钱和生活条件上,更是在于不同家庭的文化和习惯。

有些老人习惯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觉得给孩子添麻烦不好。



有些年轻人虽然愿意照顾父母,但面对经济和生活压力,做决定的时候却常常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这种养老的差距,不仅仅是有钱和没钱之间的问题,更是文化、习惯和观念的差异。



你认为,真正的养老是什么样的?是依靠财富带来的舒适生活,还是靠亲情与责任带来的温暖陪伴?

在你看来,有钱人的养老和普通人的养老,哪个更能让人感到安心?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欢迎评论分享!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感谢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