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网络上,我时常会为了一些泥泞地里走出来的普通孩子最终逆袭的故事所感动,就像这几天媒体采访的一位高中时期失去父母的95后男孩,从孤儿院到北京理工大学再到现在的年薪百万,说实话,他的人生这个短暂的过程是闪耀的,相信也不仅仅只有我所会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为他的人生唏嘘,为他能在今天不至于吃苦受累而发自内心的开心,同时也为他在泥泞地里还有着一位阿姨能伸出手来帮扶一把而感到人间不至于那么冰冷麻木。

当然,我也会想他那已经在天堂里的妈妈,如果能看到孩子这一刻的安稳生活,应该是放心的。

是的,到了现在,你看我这些言语,对于这些男孩最大的描述也不过是不吃苦,安稳,能平稳的生活。这就是普通孩子最大的幸运。

二,

然而这些普通孩子可能穷极一生,一步不能走错才能得来的安慰,或许在其他家庭的孩子那里,可能只是动动手指,也可能只是戳破一张纸的力气就可以得来。

今天网上探讨比较激烈的是贾浅浅更改简历不是一个私人问题。



贾浅浅我们都知道,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不是一次上热搜,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网络群嘲贾浅浅的几首小诗,得到的那些比较华丽的成就,甚至一些媒体也极尽赞美之词,但很显然,当下的网络说实话,群众的眼睛并不瞎。

这一次贾浅浅再上热搜,其本质其实也差不多。看澎湃新闻的报道,大概的脉络如下,近期贾浅浅更改了自己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的简历。一共修改了两处,其中引发争议的一处是,她将在西北大学学习的经历由原本的“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更改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北大学本科。”

而这个更改,很快引发舆论。因为学历这玩意,学习的阶段怎么能随意更改,那么究竟是哪年在西北大学学习?学历能随意的更改吗?但面对质疑,西北大学的回应则是,官网上老师的信息均由本人提供,意思是这是贾浅浅个人行为。

很显然这个行为是不负责的。我们都知道贾浅浅现在供职于西北大学,而一家学校是有责任审查一个老师的学历的,如果看到一个老师的学历出现了问题,也要说是个人行为的话,那是不是说,任何的一个人都可以弄虚作假?

三,

看一眼媒体对这件事的追问,我认为澎湃新闻提到的这五点,非常现实也非常的深刻,而一家大学的回应,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也是极其重要的。



从这个问题也衍生了一系列的追问?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学历难道会因为出身的不同,就可以如此的儿戏?连时间,哪年上学都可以自己任意操作,那么普通人穷极一生,拼搏高考的意义何在?

第二个,如果贾浅浅的学历出现了问题,作为在这家学校上学,毕业的人,当中进入学校担任老师的程序究竟是如何走的?难道仅仅因为是作协主席的女儿,就可以让学校大开方便之门,视规则为无物?

也就是说,贾浅浅事件的本质并非仅仅只是个人的问题,从而需要探讨的是社会的公平问题,是一个本质上究竟有无特权存在的社会现形记。

四,

还要说什么?

不公的背后,是对寒门学子努力一生的嘲讽,也是很多的悲剧起源。

其实除了贾浅浅事件之外,这几天一个也是很多人探讨的大学生悲剧看着让人沉痛。

说的是大连医科大学的一个女孩研究生自杀身亡。在媒体的报道上说,悲剧的起源疑似因为造数据被挪用无法完成论文。



看一眼女孩爸爸为自己已经离去的女儿最后的呼喊。说实话,这是大多普通人的现状,父母的能力有限,局囿于文化上的认知,到最后是连公道都无法逃回的。



到这里,我想说的是什么?

相比于贾浅浅,看一眼,普通人家的孩子错一步的代价究竟有多大?这个错,还不包括主观上个人的失误,而是人生上你遇到一个坏人,因为一个电话可能错过的班车,甚至是走神错过的一个路口等等都是普通孩子的无法承受之重。

五,

昨天的文章,有好友留言了一句海明威的名句:

“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

社会是一艘大船,所有人都在同一艘船上当船上有一个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这个人就可能是全船人的威胁。

所以,永远不要对别人的不幸和苦难无动于衷,一个人的不幸就是全体人的不幸! ”

同理,面对个体所遭遇的不公,每个人心里该有的认知是,这样的不公终有一天也会以悲剧的方式降临到自己的身上;面对那些被看到的不公,你所能做的,就是说出来。

当你失去了语言的能力,那么目不转睛的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谢谢,感恩阅读和围观。转发点赞赞赏也都是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