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几个律师分别发文吐槽,到一些法院无论办案还是从事别的业务,在进门安检处走律师通道之外,被法警告知还需要登录通过“一码通”程序的检验,才能进入法院,否则就不能以律师身份享受免检待遇,要走社会人员的安检流程。
有律师发帖称,近日到某法院(有名字的)开庭,虽然出示了律师证,但负责进门安检的法警,看都不看的让扫律师“一码通”,否则不准以律师身份进法院。律师称,出示律师证还不行吗?法警说,律师证证明不了,必须得扫码。
律师认为,有了律师证证明身份,律师证上有司法局每年的年检印章,完全可以证明自己的律师身份。此外,“一码通”本身登录和验证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哪里有法律规定或规范性文件规定,律师不注册或通过“一码通”,就不得进入法院?眼看发生了争执,又拿不出明确的文件依据,过来一个女法警,看了看律师证,让律师进法院了。
据称,律师针对此事,还向上级法院进行了投诉。留言区里,引来了不少的“段子手”,让评论风格大变:有留言是,某日,去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老板让扫码,我拿出了律师证给老板看,问他就凭这律师证,还用扫码吗?类似的留言还有,去医院看病的,在收费停车场过卡时的......
也有网友开导律师,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有的法院律师进门,除了要扫码之外,还要用扫码拿到的进门卡,才能通过闸机进入法院。如果律师为了这些事情跟门卫或是法警争论起来,还用不用办案子了?
无独有偶,还有律师发帖也讲述了类似的遭遇:此前自己做实习律师的时候,一直觉得做律师最牛逼的待遇就是,进法院大门安检的时候不用过安检,可以扬一扬律师证,就不用同其他人一样的排队过安检进法院。
没想到,等自己当了律师,律师不过安检,但是要扫“一码通”了。近日,自己到某法院开庭,发现自己前面的律师向法警亮了一下律师证,就进法院了,轮到自己,在出示了律师证后,被询问是否携带了身份证,得知没带后,被告知需要需要扫或出示律师“一码通”,否则不能以律师身份进入法院。
律师着急开庭,也就出示了“一码通”进了法院,事后发文疑惑,为何自己的律师证不能通过?自己的律师证还是今年4月刚发的,应该更新更具有证明力才对啊!
留言区里,有网友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作者是新律师,跟负责案件的法警不认识,所以才有了之前的律师亮了一下证就进行了,轮到自己才受到了重点盘查。
所谓的律师“一码通”,是2021年1月14日,最高法院联合司法部共同发布《关于为律师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意见》中提到的,依托司法部研发的,可以提供全国律师执业身份核验服务的“中国律师身份核验平台”,律师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中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律师身份后,即可获取律师执业证的虚拟数字凭证:专属的动态二维律证码。律师通过出示“律证码”,可完成一键核验,使用“扫一扫”功能,即可辅助律师进行执业行为确认和律师身份授权。
在很多地方法院的“诉讼服务平台”,也纷纷接入了律师身份核验平台,号称律师只要出示了“律证码”,即可进入全国四级法院,再也不用出示律师证了。
在实际应用中,律师需要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各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执业证号、人脸识别、签名等操作,完成认证成功,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首页”点击“一码通”即可生成“二维码”。
已经通过身份核验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出示二维码,在律师身份核验终端处进行人脸识别和扫码,通道闸机识别后即可进入法院。
不过有律师反映,第一次生成二维码需等待很长的时间,这是很多没有进行二维码注册的律师,等到法院开庭前才急于生成二维码所等不及的。此外,还有法院要求,光持律师二维码不行,还需要用二维码换一张进入法院的出入卡,才能通过自动闸机进入法院。
正是使用二维码必经的以上流程,才引来了如上律师的吐槽和争议。按照推广《关于为律师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意见》,“人民法院建立律师参与诉讼专门通道,为律师提供“一码通”服务。律师可以使用律师服务平台生成动态二维码,通过扫码或者其他便捷方式快速进入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场所和审判法庭。”
注意看,是可以,而不是应当或必须。可以的意思是,使用不使用律证码的选择权在律师,而不是一律性的规定律师必须使用。
这本是一项便民利民的可供律师不带律师证也可认证身份的渠道,以上的帖子可见,到了某些法院的执行落实过程中,就成了强制性的要求,甚至本末倒置的盖过了律师证的证明作用。
据说,有法院要求,要考核律师“一码通”的使用率;也有法院人员称,之前有人持伪造的律师证进入法院,安检人员未能识别......据此,也就有了法院要求律师进法院之前一律通过“一码通”验证,甚至直接设置了进门闸机,不使用“一码通”进不去法院。
绝大多数的律师,在这些虽然没有法律根据的“规定”面前,都是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原则,选择了服从“配合”,极少数的也便有了上述帖子中的“较真”。犹如网上说的,一个法院一个诉讼法,一个法院一个安检规定,真要较真起来,不认可律师证的证明作用,而强制要求律师通过“一码通”验证,是没有法律根据或规范性文件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