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如今田间地头已经初显春意,种苗也迎来了销售旺季。
在被誉为国际种都核心区的即墨移风店镇,有着各种全球知名“金种子“企业。这里还有一位“85后”小伙,放弃工作回村卖“菜苗”,取得全市首张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靠培育种苗年销售额达到300万至400万元,年育苗量达1500万棵。
2月21日,记者来到即墨区移风店镇采访这位“85后”育苗小伙贾太。
偶然机会看到育苗商机,毅然辞职开始创业
2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即墨区移风店镇的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占地50亩,有6个育苗棚。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正在育苗棚里查看黄瓜和大头菜生长情况的公司负责人贾太,他穿着印有公司标志的绿色冲锋衣。棚里摆满了育苗的托盘,工人们有的在嫁接黄瓜苗,有的在育苗盘上放种子。
今年38岁的贾太,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十多年前从“三支一扶”岗位辞职,一心扑到育苗事业上。“我在大学读的专业就是作物遗传育种,毕业后考取了移风店镇“三支一扶”岗位,当时跟着领导做作物遗传育种的工作。有一次到东北出差发现种苗行业刚起步,觉得未来会有很大的潜力,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思考,决定辞职投入到种苗行业。”贾太说,当时从稳定的工作岗位辞职,家里没有一个人支持和看好。
2012年,经过一年左右的准备,贾太开始了他的种苗事业。“刚开始没有实践经验,就到外地跟着师傅学习怎样育苗。当时学习了全过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学成归来,贾太培育出了种苗,却面临销路难的问题。“之前,我们这儿的农户种各种大棚果蔬都靠自己育苗。即便不会的农户,也会采取农户间互相帮忙的方式,找会育苗的农户,各自提供场所及电等,将苗培育出后再平分。”贾太说,所以他自己就开始挨家挨户推销,从家附近的农户开始推销种苗,刚开始大家不认可,他就免费送一些苗,让农户同时种植,看种苗存活率的差别。
一年培育约1500万棵苗,销售额三四百万元
农户拿到了贾太送的种苗,种植后发现成活率和品质都与之前自己培育种苗有了较大提升,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围越来越多农户来买种苗,既让贾太生产的种苗有了销路,也让农户的农产品增产。
王涛是与贾太同镇的农户,之前一直自己育黄瓜苗,6年前从贾太这里购买了黄瓜苗使用至今,黄瓜每亩增产50%。贾太说,“我只生产一级苗,所以质量好,而且从我这里买了苗,如果7天内有质量问题会包售后。比如王涛家夏天种黄瓜,从种到拔秧3个月左右,之前一亩地生产2.5万斤至3万斤黄瓜,换了种苗后,一个月亩产增收一万四五千斤,3个月一亩增产4万斤至5万斤。”
6年前,贾太成立了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用的工人不算多,常年在这里干活的有七八个人,都是本镇的村民,工人最多时有30人。因为我这里的大棚有不少环节由机器控制,比如可以根据大棚温度自动浇水的喷头、自动调节棚内温度的设备、自动育苗播种机等。”贾太介绍,如果6个大棚满载,能够同时培育500万至600万棵苗,可以种植在1200亩至1500亩土地上。他一年大约能培育出1500万棵苗,销售额300万元至400万元。
贾太说,眼下这段时间培育的苗80%供给青岛本地,大约4月份开始接外地的订单,4月下旬开始播种,那时培育的苗会销售到东北三省、云南、东南亚等地。
一直奔走在学习的路上,贾太培育的种苗品种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黄瓜苗,到西红柿苗、青椒苗、白菜苗、大头菜苗……他几乎每年都到国外参观与学习前沿的种植技术,改变自己的育种基地。他给育苗盘“安”床,“之前育苗盘放在地上,根会扎在土地里,对种苗有一定损伤,有可能土壤中有致病菌。我想了个办法,把育苗盘放在了离地面半米左右的钢铁架子上。”
工人在育苗盘内放种子
成为青岛种苗行业的“第一人”
李倩今年36岁,来自菏泽,她正在育种棚内嫁接着黄瓜苗,手速飞快,先将南瓜苗的顶端掐掉,用刀片把黄瓜苗的根部去掉,再给南瓜叶和梗的链接处用粗针戳一个洞,把黄瓜苗放在洞内,嫁接完成。
“嫁接的黄瓜苗长一晚就能把接茬处长好。”李倩介绍,她一天能嫁接四五千棵黄瓜苗。“工资按件收费,一棵7分钱,一天能赚两三百元。”李倩说,她从六七年前就从事黄瓜苗的嫁接工作,从老家菏泽来到青岛等地工作,最远去过云南工作。这份工作不是常年都有活,闲暇时在家照顾孩子。
李倩嫁接黄瓜苗
贾太的育苗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遇到过意外。“刚干的第一年就遇见了一次,有个农户要了70亩地的白菜苗,没想到种植下去的苗第二天全死了。于是我从外地买了一些白菜苗,送到农户家。后来拿着死掉的苗去青岛市农科院化验,发现苗不成活的原因是土壤有问题。这次意外损失了10多万元,当时刚创业起步,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损失。”从那之后,贾太将育苗土的成本提高,从国外购买比之前贵8倍的土壤,解决了土壤的致病菌问题。“一年能用掉四五箱柜土壤,光这块成本就五六十万元。”
去年,贾太的公司取得全市首张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贾太也成了青岛市种苗行业的“第一人”。“特别感谢乡镇企业服务专员上门指导办证,让我第一时间顺利拿到了编号‘第0001号’农作物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
如今贾太的种苗销售越来越多,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对未来的期待除了继续做种苗外,还想做种子的研发和繁育。“我未来想做种子研发和繁育。我们镇有若干种业的优秀企业,生产出许多优质的种子,我也想做这方面的研发。种子企业的标准比较高,因为种子是作物的基础,所以政府对生产种子的企业规模及人员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种业方面的科研人员。”
链接:即墨种子远销29省市及10余国家,年销售额超8亿元
近年来,即墨区加快以现代种业为主导的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以研发为基础、创新为龙头、种业为核心的全国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构建国内一流的种业聚集区。目前即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引进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23个,农业农村部在册登记种子品种184个,各类种子产品远销北京、辽宁等29个省市及美国、韩国等10余个国家,年销售额超8亿元,初步建成集种子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据介绍,接下来,即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锚定国内一流种业聚集区建设目标,力争5年时间内全镇入驻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达到40个,培育即墨首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蔬菜企业,种子销售额争取10亿元,全力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擦亮国际种都名片。
计划总投资1.52亿元打造产业园地标性建筑——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智慧中心,建设集种业研发、种业孵化、种业交流、商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配套建设2.3万平方米现代化种苗试验温室、1.5万平方米种苗繁育示范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