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清晨7时,晨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牡丹区南城街道的社区食堂已升起袅袅炊烟。72岁的张凤莲老人推开门扉,混合着小米粥清香的热气扑面而来。“社区食堂的饭菜很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软糯可口,价格也实惠。”中岳社区居民张凤莲开心地说,“这里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还让大家有了一个交流的好去处,感觉生活更有滋味了。”

这种“社区食堂”经营模式背后,是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微利运营、居民互助参与的创新机制。“南城辖区居民在社区食堂就餐,早、中、晚三餐都对80岁以上居民免费,60-79岁的老人是半价优惠,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是半价收费,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牡丹区南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成良介绍,南城街道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主动对接居民需求,积极为“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等提供理疗、健身、养老、餐饮等多方面服务,打造温馨的养老环境。

“我们食堂严格遵循国家食品卫生等相关标准和规定,从源头上开始严格把控,确保食材的新鲜度与安全品质,让居民能够放心、安心地用餐。”南城社区大食堂采购员吴张腾介绍,针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餐厅还推出了饭卡办理服务,居民可办理饭卡,刷卡就餐。

除了社区食堂,牡丹区还大力推进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将养老服务设施嵌入到社区内部,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

每天早上9时许,家住南城街道中山社区时代奥城小区的王建军就会来到小区社区服务中心,跟拳友们一起练习八段锦。“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就在室内锻炼。”王建军说,这室内场所很好,既明亮又宽敞,很适合老年人活动。

“社区服务中心不仅有各种文娱设备,还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集健康护理、文体娱乐、精神关爱于一体的‘托老所’式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不仅就近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难题,还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和品位。”南城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何茂坤‌‌说。

此外,牡丹区还注重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慰藉服务。街道、社区定期举办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比赛、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其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贾成良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模式,让社区食堂‘暖胃’,嵌入式养老‘暖心’,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暮色四合时,食堂暖黄的灯光次第亮起。张凤莲老人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和几位老姐妹等待今晚的怀旧电影场。窗外,牡丹区万家灯火渐次点亮,而这里的人间烟火,正温暖着城市最深处的柔软时光。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