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眼下,正是榨菜采收季。在四川资阳市雁江区,村民们正挥动菜刀,将田间地头套种的榨菜收割。数据显示,2024年,雁江区榨菜面积5.25万亩,产量8.49万吨,产值9274.56万元。

而作为家喻户晓的下饭菜,榨菜以口感爽脆、滋味鲜美而广受群众的喜爱。如今,小榨菜不仅成为当地的 “致富菜”,在经过雁江区中和镇的食品企业加工后,已经走出国门,“一碟小菜”已香飘海外。

采收忙

厂家派车来拉,不愁销路

近日,在雁江区丹山镇回龙场社区,一排排翠绿鲜嫩的榨菜长势喜人,形态饱满。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削根、去叶、转运、装车,大家分工明细,动作娴熟,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这些榨菜将直供南充、眉山等地加工厂,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厂家直接派车来拉,不愁销路。”回龙场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先国介绍,今年全村共种植榨菜40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200亩,亩产约3500斤。为了保障新鲜度,榨菜合作工厂每日派出4辆货车直运,减少中间环节差价,切实为村民增加收入。

“一天工资70元,加班每小时还有1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村民李文琼一边削去多余的榨菜叶,一边笑着说。像她一样参与采收的村民,每日工作8小时,若加班2小时,日收入可达90元。


村民正在采收榨菜。

回龙场社区通过引进榨菜种植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让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据悉,一季榨菜采收需20多天,人均可增收约2000元。

为何瞄准榨菜产业?谢先国解释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生长周期短,9月播种,次年1月便可收割,收割后还能及时播种玉米,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此外,社区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对接榨菜工厂进行保底收购,既有效降低了村民的种植风险,又进一步提升了利润空间。

加工忙

出口日本,“一碟小菜”香飘海外

“还有没有菜”“我要准备交货了”……雁江区中和镇高字村村委会副主任范利凯帮村民将榨菜装好车后,送往中和工业园内的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

“2022年,我们村与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为他们提供符合企业生产标准的榨菜,他们提供技术、种子,并为我们解决销路。我们的榨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品质优良,现在不仅要将它卖给桃屋,还有其他的收购商前来采购。”范利凯兴奋地说。

8分钟后,范利凯到达目的地,称重后将其送往工厂晒坝,紧接着工人们进行初筛后,再将榨菜按照大小穿成串挂在架子上风干。记者走进企业生产车间,浓郁的榨菜香味扑面而来。车间内,数十名工人身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忙碌在各自的生产线上。

“去年生产的成品榨菜近700吨,产值近2000万元,每年春天是工厂最忙碌的时间段,今年我们已经收购新鲜榨菜1000余吨,雇用了50多名临时工人前来务工。”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夏永胜说道。据悉,该公司是一家采用“传统风干技艺+现代生产线装瓶”的榨菜生产企业,目前其产品全部用于销往日本市场。


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

夏永胜解释,能香飘海外的秘诀不仅是原材料的优质,还有传统加工工艺使其获得独特风味。制作前,工人挑选出200-500克之间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榨菜。榨菜经过风干、淘洗后入池腌渍,经过三腌三榨后,装坛发酵18个月,再通过两轮挑选后,进入炒制、拌料环节,最终才能装瓶、杀菌、包装后形成成品。

这也是雁江区积极发展食品饮料产业的一个缩影。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积极招引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把榨菜进一步做成促农增收的富民产业。(雁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