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黄歇村,但见这里山峦起伏、树高林密、泉水清澈,村庄里古朴的浅黄色石头房和现代民居各展风采,宛如一幅时空交错的山水画卷。
李炳锋介绍村中的石刻。
在这幅画卷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散布在村里村外的石刻艺术作品,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这个古老小山村的角角落落,组成了声名在外的“周三石刻园”。
“这些石刻艺术作品是在去年6月前的两三个月内雕刻完成的,目前共45块,有名家名言刻录,也有周三读书会成员倾心为黄歇村创作的佳作。”周三读书会创始人李炳锋介绍道。
老石头房围墙上也有石刻作品。
说起这个石刻园的由来,李炳锋畅言,2024年3月,纯公益的济南周三读书会组织会员首次到黄歇村采风,就被这里的淳朴民风和花繁叶茂的自然美景深深打动。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小山村虽然风景秀丽但缺乏文化元素,游客寥寥。于是,会员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这里的石头激活,打造成一个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当代文化意蕴的石刻园呢?周三读书会决定自费与村里联合开展这项工程。
黄歇村村两委对这一提议表示大力支持,并迅速行动起来,一个充满才情和智慧的诗文石刻园逐渐成型。
村口的石刻作品。
石刻园的建设,众多知名作家和书法家积极参与其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作家杜维、官春生等纷纷为石刻园贡献了自己的作品。书法家李向东、荆向海、王升峰等人亲自题写书法,李炳锋和众多周三读书会成员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佳作,共同为黄歇村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色彩。
黄歇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歇息,因此得名“皇歇村”。后来改称“黄解庄”,再演变成现在的“黄歇村”。村里的黄歇泉久旱不枯,是村民心中的“救命泉”,也是这座村庄的灵魂。
古村、石屋、名泉、石刻给村庄带来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前来探访的游客在寻觅中会惊喜地发现,在山地中、院墙上或者道路旁,会不时出现一幅幅石刻佳作,带给人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山作盏,泉当酒,我与岁月共斟酌。’你看臧景亮先生的诗句多完美地概括了黄歇村的精神内核!”李炳锋说。
去年春末,村支部书记谢刚(中)展示待刻印的书法作品。
这些石刻作品不仅是书法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更与村庄的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现在游客带着孩子来看石刻,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这些石刻作品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向游客们诉说着诗书文化的历史和魅力。”驻村第一书记李岳说道。
随着石刻园的落成,黄歇村正逐步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前我们这儿游客不多,现在可不一样了!”村党支部书记谢刚兴奋地说,“大家都说来这里是寻宝,转一转就能发现不少惊喜。石刻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品位,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展示和销售农产品的新平台。”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张宜敏 江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