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秀兰,今年62岁,住在一个小县城,丈夫去世得早,女儿张慧是我唯一的孩子。
年轻时,我在县城的一家纺织厂上班,辛苦了一辈子,后来厂子倒闭,我也没了正式工作,就靠摆摊卖点小东西过日子。
好在日子虽然清贫,但勉强能撑过去。
女儿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省吃俭用供她上大学,后来她考上了大城市的学校,毕业后在那里工作并结了婚,嫁给了一个本地的男人李强(我知道不能用这个名字,就改成李明)。
李明家境不错,父母退休金高,家里还有几套房子,按理说,女儿嫁过去应该能过得不错,可现实远没有我想得那么美好。
他们婚后没几年,就有了孩子——我的外孙李轩。
李明的父母重男轻女,对我女儿态度一般,对外孙更是爱答不理。
李明虽然对孩子好,但在家里话语权不大,很多时候只能听他父母的。
女儿生完孩子后,婆家不愿意帮忙带,李明又忙工作,最后只能把孩子送回我这里,让我照顾。
我那时年纪不算太大,还能跑能跳,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外孙带大。后来,他回到城里上学,但上了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女儿怕他学坏,就又把他送回我这里住,想着在小县城能静下心来学习。
这一住,就是六年。
刚开始,外孙回来住,我心里是高兴的。
他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我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但孩子大了,吃喝拉撒都得花钱,我一个老太太,哪有那么多积蓄?
女儿每个月会寄点生活费,但也不多,李明那边从来没主动给过一分钱。
“轩轩,今天晚上想吃什么?”
“外婆,随便吧,你做什么都好吃。”
看着懂事的外孙,我心里暖暖的。可生活的压力却越来越重。
外孙上高中后,我每天早起给他做饭,送他上学,晚上还要给他准备夜宵。
他学习压力大,我也跟着操心,生怕他考不好,将来后悔。
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把家里唯一的书房腾出来,给他安了书桌、台灯,甚至咬牙买了台二手电脑。
可是,生活总有困难。
有一次,外孙的学校组织补课,需要交3000块钱,我翻遍了家里,才勉强凑够。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眼泪一直掉。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妈,辛苦你了。”女儿打电话过来,声音里满是愧疚。
“没事,轩轩是咱们的希望,他能考上好大学,就值得。”
“妈,他爸那边……还是不愿意给吗?”
“嗯。”
我不想让女儿为难。她在婆家已经够受气了,我这个当妈的,能帮一点是一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外孙考上了重点大学,还是国家重点的那种!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流泪了,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可现实却又一次让我心寒。
外孙上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学费。女儿的收入有限,李明家虽有钱,但根本不愿意出。“我们家只管儿子,孙子不用我们管。”这是李明母亲的原话。
那一刻,我心寒透了。
为了给外孙凑学费,我做了一个决定——卖掉县城的房子。这房子是我一辈子的积蓄,也是我唯一的住所,可是,外孙的前途更重要。房子没了可以再租,可孩子的未来,耽误不起。
房子卖了50万,我把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外孙交学费,另一部分存起来,作为他的生活费。
我以为,女儿会理解我,外孙会感激我。可是,没想到,李明知道后,竟然直接闯上门来,破口大骂——
“你凭什么卖房子?那是我儿子的婚房!”
我愣住了,随后气得发抖。
“你儿子的婚房?这是我一辈子的血汗钱买的房子,怎么就成了你儿子的婚房?”
“张慧早就和我商量好了,说这房子以后是轩轩的,就算你卖,也得经过我的同意!”
我冷笑了一声。
“你们当初怎么不说这房子是轩轩的?他吃住在我这里六年,你们管过一分一毫吗?”
李明被噎了一下,但还是不依不饶。
“那是你愿意,谁让你多管闲事?”
我被气得说不出话,女儿在一旁哭着劝,可李明根本不听,甚至扬言要告我。
他甩下一句狠话:“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以后,轩轩的事我们不管了!”
我心寒了。
从那以后,李明对外孙彻底不闻不问,甚至连电话都不打一个。女儿夹在中间为难,一边是丈夫,一边是母亲和孩子,她只能偷偷给我打电话,哭着道歉。
“妈,对不起……”
我叹了口气。
“慧慧,妈不怪你。只是,你要想清楚,你把日子过成这样,值不值得?”
外孙知道后,沉默了很久,然后抱着我,说了一句让我泪流满面的话——
“外婆,等我毕业了,挣到钱了,我一定会照顾你一辈子。”
我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
“傻孩子,外婆要的不是你的回报,只要你过得好,外婆就满足了。”
房子没了,我租了个小房子住,生活虽然拮据,但心里却轻松了很多。起码,我不用再和李明那一家人纠缠,也不用再为外孙发愁。
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家,我还能撑得住。
至于李明,他的儿子将来会不会认他,那就不是我能管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