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83年,我和双胞胎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弟弟落榜,我却考上了重点大学。可谁能料到,我还没踏入校园,我的大学生身份就在母亲的威逼之下,被迫让给了弟弟。
到了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我已顺利退休,每月拿着12000的退休金。反观弟弟此时却穷困潦倒,靠着低保艰难度日。
01
我和弟弟从小就是双胞胎,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我们俩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却截然不同。小时候,父母尽力做到一视同仁,我们的玩具、衣服、学习用品几乎都是一样的。
每年过生日时,父母总是给我们俩买一样的礼物,生怕其中一个会觉得被偏爱。妈妈总是笑着说:“你们俩就是一对,得好好照顾对方。”她的眼神里透着无尽的宠溺和期许。
而我,身为哥哥,自然觉得照顾弟弟是我的责任。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我渐渐发现,弟弟与我有着很大的不同。他聪明、机灵,总是能在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找到捷径。
小时候,我们一起玩积木,我总是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搭建,而弟弟却能不看说明,几分钟就搭好了一个比我还高的塔。
每次看着他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你只要不按规矩做,反而能快些”,我才意识到,他总是能做事更聪明些,甚至有些“老谋深算”。
而且,弟弟的察言观色能力特别强。他总能准确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绪,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妈妈在厨房忙碌时,他总会过去递上一杯水,轻声问:“妈,您需要帮忙吗?”每次这样问完,妈妈都会笑得很温柔,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在旁边看着,有时候心里会涌上一股莫名的酸涩——我也很想帮忙,但总觉得自己做的没有他那么“得体”,就算做了事,妈妈也会说:“你忙着写作业吧,弟弟帮我就好了。”
爸爸倒是一视同仁,从不偏爱任何一方。他总是叮嘱我:“你是哥哥,要照顾弟弟。”
虽然这些话听在耳里早已习惯,可渐渐地,我开始有些不满——我为什么总是要照顾弟弟?难道他就没有责任感吗?在我眼里,弟弟更像是个孩子王,什么都不想做,却总是能依赖别人来解决问题。
妈妈则慢慢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弟弟身上。每次家庭聚会,她都会不自觉地多夸他几句,“小明真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安静。”
而我,只能默默地收回自己想说的话,低头吃饭。家里人总说,“哥哥要懂事,要照顾弟弟”,而我则像一根被压得弯曲的稻草,渐渐感到自己被忽视的重量。
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弟弟是不是因为总是能赢得妈妈的青睐,才让他变得越来越依赖别人?
而我,则成了那个“懂事”的哥哥,总是习惯性地为弟弟让步,甚至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梦想。每当我把这些心情藏在心底时,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甘,但又不知该如何宣泄。
02
随着我们进入高中,弟弟和我之间的差距开始变得更加明显。虽然我们依然在同一所学校,但班级的氛围、课程的紧张度,以及父母的期望,让我开始感到与弟弟之间的不同。
那时,弟弟已经开始展现出他的懒散和投机取巧,而我则依然如故,认真努力地学习。
我记得那时,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趁着清晨的安静做作业,背书,整理笔记。而弟弟呢,早晨醒来总是赖在床上,直到母亲催促几遍才慢腾腾地起来。
到了学校,他并不像我一样专注听课,反而总是东张西望,或者偷偷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偶尔还会拿手机玩几分钟。每当老师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弟弟的目光总会不经意地游离到窗外,似乎根本不在乎课堂内容。
可奇怪的是,尽管弟弟不上心、偷懒,成绩却总是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每次月考,他总能轻松从班级前十名里蹦出来,虽然他经常熬夜玩游戏,但从不被老师发现。
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他总是巧妙地与别人合作,借别人的笔记和作业,一切似乎都得心应手。每次考试过后,他总是能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笑眯眯地对我说:“考试不难,结果还不错吧?”
而我,虽然努力学习,却总是觉得自己的成绩来之不易。每一次考试前,我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复习,尽管成绩稳定,但总没有弟弟那种轻松应对的感觉。
我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似乎我付出的努力总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弟弟呢,仿佛一切都来的那么自然。
直到高考临近,我才终于意识到,弟弟的“轻松”背后隐藏着他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是高考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复习时无意中看到弟弟的作业本,里面有着明显的“抄袭”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