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鄯善县胜利煤田,最厚处高达174.69米,探明资源量超过130亿吨!
中国新疆吐鲁番沙尔湖煤田,最厚处高达217.14米,探明储量高达892亿吨!
以每层商品房高度3米计算,以上两个煤田的厚度大概是58层、72层商品住宅楼那么高。
如果你觉得以上两个煤田的厚度,还不足以让你惊讶,那么位于北美洲阿巴拉契亚高地的煤层一定会让你直呼不可思议。
阿巴拉契亚煤田是世界产量最大的煤田,长1200~1250千米,宽50~300千米,含煤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最令人震惊的是,该煤层最厚处高达900米,约等于一座300层高的商品住房!
根据现代科学推算,煤层和植物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要形成1米厚的煤层,就需要10米厚的植物堆积。
900米厚的煤层,岂不是要9000米高的植物堆积?珠穆朗玛峰也才8844.43米(岩面高度)。
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煤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远古真的有这么多植物吗?
煤到底是不是植物形成的?
主流科学认为,植物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变成泥炭或腐泥。
大量泥炭腐泥越堆越多,在高压下开始脱水,碳含量增加,氧含量降低,逐渐形成褐煤。
大量褐煤继续堆叠,在高温高压作用下,逐渐转变成烟煤、无烟煤。
泥炭的碳含量为55%~62%,褐煤为60%~76.5%,烟煤为77%~92.7%,无烟煤为88.9%~98%。
这种解释能站得住脚吗?
经过化学分析,煤的主要化学元素是碳、氢、氧,跟植物高度匹配,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
很快,科学家拿出了新一轮强有力的证据,那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科学家发现煤中存在植物细胞组织的微观结构,例如孢子、花粉、角质层等,从宏观层面来讲,在开采煤层时,还发现了大量植物的枝、叶、根茎化石,甚至有完整的树干化石。
如果以上这些证据,还不能证明“煤层由植物演变而来”,那么接下来的实验,就足以打破一切质疑。
从上文得知,植物残骸变成煤的过程,其实是杂质减少,含碳量升高的过程。
有科学家利用现代科技,在实验室内模拟植物堆积和煤化所需要的温度、压力,最后确实把植物残骸转化成了煤。
跟石油成因不同,煤的成因几乎没有争议。
地球上真有这么多植物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3.5亿年前~0.65亿年前的石炭纪了!
由于石炭纪地质活动频繁,逐渐形成了大量褶皱山脉和低谷洼地,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生长空间。
石炭纪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大概是如今的3倍,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植物不仅数量种类多,生长速度特别快,躯体枝干还特别大,例如鳞木属植物的树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高度可达30米,随便脑补一下都是电影级别的宏大场景。
在植物倒下后,由于石炭纪的自然环境对植物特别友好,导致植物体内的木质素含量高,能让残骸即便在沼泽环境下,也能长久保持稳定,避免被快速分解。
从石炭纪整体历史来看,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例如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等。
中国华北地区主要分布鳞木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植,欧美地区种子蕨类植物较少,除了鳞木类和真蕨类,就是裸子植物。
石炭纪植物多到什么程度?
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植物覆盖,地球赫然变成了一个巨大光合工厂,当时氧气浓度飙涨到35%!
所以即便如今发现厚度900米的煤层,需要9000米厚的植物残骸,我们感觉特别不可思议,但如果放眼整个石炭纪,确实可以有一个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