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哈尔滨与中方签署重磅合作协议,涉及跨境铁路、煤炭贸易等,让一个拖了21年的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这条跨境铁路可不简单,它承载着蒙古国60亿吨超级煤矿塔旺陶勒盖煤矿的发展希望。塔旺陶勒盖煤矿是世界最大的优质焦煤矿之一,预估价值超3000亿美元,距离中国边境仅仅200公里 ,按理说,这么近的距离,应该能高效地把煤炭运往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可现实却很曲折。



奥云额尔登(资料图)

从2004年起,中蒙就开始酝酿这条跨境铁路的建设,整整21年,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条铁路的建设如此难产?其实,是蒙古国内利益集团在背后搞鬼。掌控公路煤炭运输的私营公司、从事跨境煤炭贸易的商人以及一些打着“资源民族主义”旗号的政客,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戈壁游说集团”。

这些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公路运输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一旦铁路建成,公路运输的优势就没了,他们的财路也就断了。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阻挠铁路建设,在媒体上歪曲事实,把铁路建设与“丧权辱国”划等号,误导民众。

除了利益集团的阻碍,蒙古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影响了铁路建设。每逢大选年,这个项目就会被搁置。2012年,民主党政府以“轨距争议”为由叫停项目;2016年、2020年、2024年的选举年,项目都出现反复。2022年,蒙古国有煤炭企业爆出重大腐败案件,导致政府三次撤回协议草案。这些政治上的折腾,让这条铁路的建设一拖再拖。



奥云额尔登(资料图)

但现实的经济压力让蒙古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2024年,蒙古对华煤炭出口量达到8400万吨,收入86亿美元,占蒙古GDP的40%,中国市场对蒙古煤炭的需求持续攀升。可运输却成了大问题,75%的煤炭运输要靠效率低下的重载汽车,卡车在口岸排起20公里的长龙,运输效率极低。中蒙唯一的铁路口岸二连浩特也超负荷运转,年运量才2000万吨。蒙古财政部测算,因为铁路建设延误,每年煤炭滞销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对蒙古经济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与此同时,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战略也碰壁了。过去十年,蒙古试图引入美日资本开发矿产,比如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可力拓集团撤资,项目陷入停滞。而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就凸显出来了,2024年,蒙古83%的出口流向中国,其中煤炭占比超过6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蒙古煤炭的需求稳定且庞大,这是蒙古无法忽视的市场。

这次签署的协议,把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购销、矿山产能提升整合在一起,让塔旺陶勒盖煤矿有了稳定的出海口。铁路建成后,运输能力将达到3000 - 5000万吨/年,能承担蒙古55 - 60%的煤炭出口量。而且,中蒙两国还计划新建五条跨境铁路,每条运能3000万吨,到2030年,中蒙铁路运力将达到1.8亿吨,相当于每天开出55列万吨重载列车。



奥云额尔登(资料图)

蒙古国政府这次态度坚决。因为他们明白,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小国想要发展,不能靠玩弄平衡术,而是要实实在在地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与中国合作,建设跨境铁路,开发煤炭资源,才是蒙古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这超级煤矿向中国敞开大门,是中蒙合作的新起点,也将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