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本是公共服务的补充力量,但如果其选拔、培训和管理流于形式,便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点击观看视频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浙江余姚四明山区有交通执法人员用一辆私家车堵住下山道路,原因是有领导在山里赏雪,执法人员还骂了自己。
2月23日下午,余姚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根本没有领导在山里赏雪,是交通志愿者在劝导管理交通时讲话比较冲、不文明,才引起了下山游客的不满。
正观视评:
尽管官方已澄清,但公众的质疑并未消散,只因“领导赏雪”几个字太具备煽动力,太容易点燃公众对“特权”的反感情绪了。由于标签化的传播,很多网友已经先入为主,不是官方几句话就能轻易扭转的。这也意味着,澄清事实不能只靠嘴上说,应该拿出更多实质性证据,避免越描越黑。
事实上,这几天宁波多地遭遇大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通行条件恶劣。而偏偏很多人又争着进山赏雪,因此发生了多起车祸,还有大量汽车打滑被困,山区求助警情不断。为保障游客安全,当地公安交警部门一再提醒“非必要不进山”,并对个别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只要将这些讲清楚,大部分网友是能理解的。
只不过,既然是志愿者,理应以疏导为主,岂能将私家车横在道路中间?岂非超出了志愿者的权限范围?既然穿上了“交通管理”的制服,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岂能一言不合就对游客出言不逊,乃至编造“领导赏雪”的谎言?
有事应该好好说话,志愿者搬出领导来压人,本身也是“特权思维”在作怪,暴露了当地对志愿者培训管理的不足。志愿者本是公共服务的补充力量,但如果其选拔、培训和管理流于形式,便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各地都应该引以为鉴。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长善
编辑: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