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西藏,终生不悔
都子元
引 子
边关冷月伴雪眠,
雨打风摧护赤园。
追星赶月救农奴,
鏖战沙场国安全。
自古营盤如流水,
劳燕分飞两茫然。
以身相许在玉壶,
梦里依稀话当年。
上世纪的1958年3月,我们四川同时入伍进藏的有简阳、资阳、仁寿三个县的兵員,仅简阳一县就约2000员之众。
简阳新兵,县武装部发给的军装,除白布衬衣衬裤外,还有一套长短不一,既无号码,又不配套、已经洗得发白的旧棉军装。部分旧棉军装上面,遗留着清晰可見的弹痕和血迹!
我们穿着这套军装,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氏宫馆,学习军事政治,条令条列。练齐步,走正步;熟记“三大记律,八项注意”,消除自由散漫不良习俗,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言行一致,赤胆忠诚,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两个月后, 还是穿着这套旧棉军装,肩负先辈们保家卫国的未竞事业,建设新中国的神圣使命,奔赴西藏高原!
从成都坐上浓烟翻滚,汽笛长鸣的闷罐火车,一路笑语欢歌,心潮澎湃。渴了,唱水壶里的水;饿了,吃饼干;困了,打开铺蓋卷蒙头大睡。翻过秦岭,一觉醒来,你看我,我看你,指着对方花狸狐魈,不堪入目的“鬼臉”,啼笑皆非,神态反常。咎其原因,原来是火车头吐出的煤灰和烟雾惹的祸。
第三天,火車到了甘粛境内的玉门关地带,举目瞭望,全是沙漠荒滩。空中无飞禽,地下无走兽。天圆地阔人不見,远近高低无炊烟.,寸草不生,荒茫无限。接兵的首长说 : 此地名叫黑风魁(偕音),没有车站,闷罐火车就停在沙滩中的铁轨上。
铁路为何在此中断?因为甘粛到新疆、到西宁的铁路,是苏联的援建项目。后因中苏关系变化,苏方毁约,撤走专家,我国包括铁路在内的很多大型建设項目,被迫暂时中断。
黑风魁,距玉门关、柳元、敦煌都不远,气候多端,风沙弥漫,旋头风搅得天昏地暗,又兇又猛。好在铁路职工撤走时,给我们留下了篦席草垫搭建的排排工棚,才有个落脚点。.
刚下火車,一个接兵首长的大沿冒,顿时,就被旋头风滴溜溜地卷上了天;载重8吨的大依伐柴油汔車,瞬间吹翻,仰面倒地;端在手中的饭菜,遇上风暴,一碗沙尘,不能吞咽;起床时,被面一层厚厚的黄沙,抖落干净,打起背包。
沙暴停息,环顾四周,朦朦胧胧。远方隐隐约约,蛮荒一片。近处不見牧归,草木不长。没有村,没有店,风停沙息,一切宁静。
啊,边寨诗人王之渙的凉州词 ,对此有过切身的感受和写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别友人之际,叹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蛮荒,沙滩、寂寥,春风不度,羌笛生怨,已经逝去了一千多年。
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中国人民、中国军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点困难岂能难住英雄汉!
第二天,我们坐上老迈无力的大依伐汽车,经柳元,敦煌,大柴旦,盐湖,到达格尔木。这段路程,.没有超过海拔3000米,还祘不上高原。
我们心驰神往,盼望早一天到达目的地。可惜大西北的地理,自古缺少东流的江河,繁华的都市。
但是,有两个礼当拜竭之地被疏忽,至今遗憾。敦煌住了一夜,仅然没去莫高窟,博览一生难遇的千年华夏文明;格尔木往返几次,至今不知道他的血脉根源。58年近藏时,格尔木称得上建筑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医院,和一间不大的小礼堂。其余的,包括汽车大修厂,仓庫,书店,供销服务社,海关捡查站,饭堂,住宿……,都是最简陋的篦席或帐篷。许多待运西藏的物资,堆在公路两旁,顶上蓋一块大帆布。好在那些年代的格尔木,几年不雨,河流干涸,石头遍地,没有农耕,本地原生户人家很少。
一路来往大大小小的食宿站,一边是兵站,隶属总后勤部领导;一边为地方运输,归中央有关部门管。保障西藏部队守疆固土;供给地方各级政府行使政权,格尔木大站,是西藏军地两用、名符其实的中心枢纽。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汽車和相关人员,因此格尔木,又名汽车城。
不难想象,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和全国人民一起,为捍卫西藏领土不受侵犯,谋划藏族同胞兴旺发达,全国人民,付出了多少艰辛,忍受了多少饥寒!
从格尔木向前进入昆仑山脉,经纳赤台,不冻泉,五道鿄,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山,安多买马,那曲,当雄,羊八井,到达终点站……拉萨。
这一串地名,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中华文明 :
纳赤台:盛产硼砂,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良药。据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曾随释伽牟尼佛像在此留宿,公主将佛像供奉于此,她走后,佛地成了平台,故曰“纳赤台”。
五道梁:土壤中含汞量多,海拨最高,高反严重,是生命禁区。
昆仑山脉:长约2500公里,横贯新疆西藏。
安多买马:位于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59年除夕那天,我们奉命剿匪到此,兵站却无人接待,老团长郭志显把站长叫出来,一臉无奈的站长说,对不起同志们,我们已基本断供,又无薪火,自身难保,接待你们实在有心无力。郭团长听后,叫兵站同志,把所有的空蔴袋找出来,我们紧急出动,到积雪盈尺的草地上找牛糞。手抓脚刨,稀牛屎脏了手,用雪搓几下再干,干牛粪装起来,不一会凑拢一大堆。这时兵站官兵齐上阵,把用于备战,非不得已不能动用的一点主副食品拿出来,共度了一生中极不平凡的一次大年!歺后匆匆告别安多,返回黑河(那曲)大站。老团长情系安多官兵安危,与大站领导作了通报。
当雄:原本名不见经传,18军进藏后,光靠“两路”运输。难以为继,于1955年在此修建了西藏的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第一个机场。当年陈毅元帅就从这个机场起降,率领慰问团一边考查,一边对西藏部队全体官兵进行慰问!
58年以后的平叛战斗。急难时刻,当雄机场都发挥了很大作用。59年3月,三天三夜拉萨战役结束,在藏各部队,对逃往印度的叛匪进行十天八夜的追剿后,分散防守在各个要塞、边关。我们82迫击炮一个班配属一个步兵排,两个多月都驻扎在距中印边境很近的品多,159团团部,住在觉那西卡。我们去团部领给养,来去两三天,人背马驼还可以坚持。但军区,如何保障全体作战部队的装备和军需物资?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西藏,没有公路,没有桥梁,没有舟車,要是没有航空支援……。我几次从品多经卡达,到觉那西卡团部领给养,一部分大米白面,一部分空投的大饼和罆头。大饼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铁盒罆头摔的就像变型金刚。不管怎样,当雄机场在西藏,应有浓墨重彩的一章!
大依伐柴油车,一路颠簸爬行十多天,终于把我们送到了拉萨东郊的159团目的地。
从戈壁沙滩,到世界屋脊,最辛苦的就是汽車驾驶员。
柴油汽车一旦熄火,再起动非常困难。一边牵引,一边火烤输油管,引擎发不动,驾驶员就扯.下自己棉衣棉裤内的棉花,浇上柴油再烤,直至引擎轰鸣。许多驾驶员棉衣上的棉花几乎扯光,他们强忍着飢饿严寒,顾不上洗一把黑不溜秋的臉蛋,我们既心疼,又感激!
到了军营,没有想过高原的恶劣环境好坏,感觉到的,是热情,是温暖,是平等,是关怀。特别在后来的平叛剿匪战斗中,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的优良传统还在不断延伸和发扬。枪林弹雨中,一起奋战,长途跋涉时,吃苦在前。亦步亦趋,彰显得淋漓尽致,生死关头想的是舍已为人。
正是老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我们焠炼得刚正不阿,踏踏实实,方方正正。
58年开始至59年7月,长达一年之久的剿匪平叛,大小战斗一次不落。爬过多少雪山草地,淌过多少急流深渊。山高不见顶,脚下浪涛天。走过晃晃悠悠的独木桥,藤索桥。翻过死人山,死马山。露宿风雪交加的山顶,浪急风高的岸边,有多少战友长眠在西藏高原!尼木宗战斗,拉萨战役,死神两次与我擦肩而过,阎王爷不打收条,叫我回去,还要努力干!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我就在麻麻沟的军区前线作战指挥部,同军区后勤部付部长于一星大校,山南分区后勤部付部长李裴然同住一个帐篷,保障参战部队的军需供养有条不紊。忙忙碌碌十来天,在战端一触即发之际,因另有相关任务,奉命立即返营。反击战结束后,又同政治部组织科雷开明同志一起,安葬牺牲的全都烈士。
这场震惊世界的卫国战争,本来始终有我,却缺了中间一段,十分遗憾!
西藏军旅16年,忠心耿耿,坦坦荡荡,不随波逐流,不沽名钓誉,站得正,挺得直,两年半入党,三年半提干,最后两年,到了条件更优越的拉萨井备区。终因肺气肿,肺结核残身,长时间在军区总医院医治无效,不得已申请退役。
入伍以来,埋头苦干,从没有过非份之想。但首长们关怀备至,想的非常具体周到。先是再三挽留,要我病瘉留在部队继续工作。知道我的病情后,又不让我知道,急忙派一名组织科的干部赶到简阳。联系我的工作安置。
告别部队的前两天,才从医院出来收拾行装,一切费用财务科已按规定给了我。但政治部的张主任对我说,组织上已经给你订好了飞机票,行李由我们给你托运到成都招待所,这两项费用,部队报销,权当组织上给你的医疗救助。又根据我的病情,叫两位医生专门为我准备了一挎包中西药品,叫我随身带上,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早日康复!此时才慎重其实的告诉我,“组织科的奉干事为你的工作安置,已经在简阳住了两个月,你回到简阳后,与他联系就是”……。这些份外之事,若非首长们主动关怀,个人有何理由向组织要求。
73年10月21日,怀着难分难舍的沉重心情,离开军营,到貢嘠机场登机,当天到成都转车到简阳,12月21日到简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到上班(三年后调国家税务局直至退休)。为我安置工作的战友在简阳东风旅馆整整住了4个月,待我到新的单位报到后,方离开简阳归队。我带病回乡,一边工作,一边治病,找遍了全县的名老中医,医治了二十余年,药罐罐不知熬坏了多少个。今年已过87周岁,虽有病缠身,也不枉然!
军旅人生16载,部队的培养和教育,我受用终生,无怨无悔!
1998年 退休后,为修身养性,坚持练习书法。其间,参与了一些本单位及全国性的公益书法活动。
顺便附上,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的一段录音录相,和我印制的两本书法作品辑的(序言)。一篇是2011年莫尔学局长撰写;一篇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由国税局党建办公室写的序言。
仅以此向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拉萨警备区汇报 : 你们培养的战士,没有忘记党的宗旨和军人本色!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
都子元:958年3月入伍,于5月进藏,曾参加平叛战斗、对印自卫反击战。。1973年10月退役,199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