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票房已突破160亿元。春节期间,《唐探1900》不仅带来了30亿元票房收入,还让该影片的拍摄地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短短7天内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


乐陵影视城的火爆让人看到了“影视+文旅”模式的强大带货能力。事实上,这几年,因一部电视剧或一部电影就火了一座城市的案例有不少。《满江红》让山西太原成为热门打卡地;《狂飙》让广东江门的骑楼街成为“现实版京海市”;《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大理的乡村旅游。

数据显示,影视IP带来的文旅效益十分可观。如,《追光的日子》带火惠州巽寮湾等取景地,带动文旅消费约18亿元;《长月烬明》的取景地蚌埠,“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319.66%。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热播的影视剧为观众提供了情感带入和社交话题,同样也会引发观众亲身体验的想法。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流量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仅仅依靠影视热度,没有后续运营支撑,不少影视取景地都难逃“短命网红”的命运。

眼下,不少影视拍摄地的开发模式仍停留在“复原电影场景”上,比如搭建影视布景、展示道具、出售IP周边等,吸引的多是短期流量,《唐探1900》则为“影视+文旅”的发展提供了其他的思路。


可以看到,乐陵影视城并非只是简单复刻电影的场景,而是提前规划了“未来一景多用”,确保拍摄结束后依然能运营。政府、企业、影视团队多方协作,提供安保、停车、环境维护等配套支持,提高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更重要的是,乐陵影视城计划每年拍摄30部以上影视作品,让“影视+文旅”成为常态。

影视IP带来的文旅热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地方文旅只是简单“蹭流量”,等影视剧的热度消退后,游客很快会失去兴趣。相反,像《去有风的地方》带火的大理,能够持续吸引游客,是因为本身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影视IP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也提示,影视取景地如果能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美食、民俗等,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才更有可能长久地留住游客。


游客在有风小院内拍照。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此外,政府、企业、文旅机构之间也要形成长期的共赢机制。影视取景地的运营,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如果政府只是靠“一波热度”招商引资,影视团队也“拍完就走”,商家只顾短期盈利,这种模式难以长久。

可以看到,从传统的横店影视城,到今天的乐陵影视城,“影视+文旅”的模式一直在演变。区别在于,过去影视基地更多是为剧组服务,而如今,影视IP正在成为旅游业的增长引擎。

随着短视频、社交媒体的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影视作品的溢出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未来,“影视+文旅”或许不只是“带货”,还可能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主题乐园、剧本杀旅游、沉浸式体验馆等,甚至发展成如迪士尼那样的“超级IP经济”。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乐陵”因一部电影而崛起,但不会止步于一部电影。

来源:光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