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2025农历春节假期刚过,智驾突然成了一个火热的话题。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将智能驾驶下放到十万元内车型。在此之前,长安汽车官宣其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喊出“全民智驾”口号。极氪也在中旬宣布,其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即将正式落地。
如今,智能驾驶主要还是两种方案,一种是以特斯拉FSD为代表的视觉方案,主要通过摄像头实现对于路况的感知,进而计算路径、行进方案等。另一种则是以华为的乾崑ADS为代表的激光雷达方案。
和视觉方案不同的是,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更强,受天气等客观条件影响较小。但是激光雷达的成本相对视觉方案而言也更高。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制定的,从L0级到L5级,每一级都代表了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国内外的诸多新能源车型普遍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依然处在L2-L2.5阶段。业内普遍认为,L3级别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它不仅要求车辆具备独立驾驶的能力,还依赖于高精度地图提供的关键数据支持。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车市中,L2+的智驾车型渗透率仅8.5%,但随着激光雷达、视觉传感等方案的成本控制,以及国产智驾芯片的不断崛起,智驾费用越来越低,车企普及度越来越高。到2025年,L2+的智驾渗透率预计将飙升至30%以上。
那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体验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根据车企公布的新车上市信息来看,今年将有多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上市。L3普及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社会契约的重构。虽然,伴随着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L3级智能驾驶正在成为多家车企竞争的战场之一。不过,L3级别和L4级别被称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用户需要自行承担责任,目前看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大概率不会在百万元以下车辆上搭载。
在经过了前期多年的沉淀积累和市场培育之后,智能驾驶的落地好像离我们不会太遥远。智驾已经成为了车企们打造差异化产品力、提升销量的关键要素。L2+的智驾越来越普及,L3级智驾也即将上路。今年,或许就是智驾爆发的一年。
但智驾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让出行更安全、更自由。或许,真正的“落地”不仅是功能上车、普惠万家,更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用、敢用、爱用。这才是智驾落地的意义。
(大众新闻记者 苏月鹏 张锡坤 经纬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