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是开国中将中较为特别的一位,他没有当过营长,直接就任科长,他没有当过团长,却可以升任旅长,他没有当过师长,却成了解放军第十三军的首任军长。

说他独特,不如说他矛盾。他对待感情认真,却在洞房花烛夜出走;他平时不苟言笑,却与诙谐幽默的陈赓打成一片……

见过他的首长,都对他有着五花八门的评价,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不吝啬于对他赞美,徐向前、刘伯承元帅分别认同了他的文与武。

他的传奇,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还屹立不倒,他的传奇,从加入红军的那一刻就已开了一个头。

1913年8月27日,伴随着一阵啼哭声,一个娃娃降生在了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的一户贫苦人家。



新生儿的到来,让屋内的两位中年人喜极而泣。

一位脸晒得黝黑,手上有些褶皱的男子,望着孩子痴痴地笑,这个人就是周希汉的父亲周祁耀。

和其他农家一生生一窝的境况不同,周家三代单传,对儿子格外重视。

周父巴巴地盼望着周希汉快快长大,好不容易盼到了14岁,周希汉却有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他参加麻城农民暴动,并打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两位老人哪能同意,他们心里急得直冒火。

国民党军听闻当地发生了农民起义,派了一小支部队过来,打消了周希汉立即出发,报名参军的念头。

他被迫回家,待了一年左右。在这一年里,周祁耀为了让儿子回心转意,与妻子协商,要不就给他娶个媳妇儿吧,成家了,总不会还想着往外跑吧。

可谁知,这一套对周希汉根本不管用。



1928年春末的一天,周家热热闹闹地办起了喜宴,鞭炮声不绝于耳,敲敲打打了一天,才停歇下来。

周希汉哪能让这桩婚事绑住自己?

他先与到场的宾客一同饮酒,等到宴席差不多结束时,他借送客之名,溜之大吉。

未曾谋面的新娘独守空房一整夜,他的父母也一直在怪周希汉没能让他们抱上孙子,周希汉这一走,就再也没回过家。

早年间,他跟着徐向前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徐帅建立了深刻的革命情谊。

1931年,他所在的红军队伍因张国焘的种种举动,开始自查自纠。

自我检讨本是好事,可是过头了就不好了。

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许多战士失去了生命,周希汉也险些断送了革命生涯。



不知是谁告状,将“富农”的身份安在了周希汉的身上,弄得他一头雾水。

周希汉被保卫局工作队叫过去问话时,一脸的错愕。

他心想,我家是富农我自己怎么毫不知情?难道我不是在苦水里泡着长大的吗?

他为自己解释和争辩,可没人听。

有工作人员发言称,富农是无法加入红军队伍的,要求其归还红军的一切物品,包括衣物和被褥等。

另外,还让他早点自行回家,并为他开了一张路条,方便沿途放行。

周希汉心有不甘,他拿着路条,心里想的却是如何再次归队。

为此,他找到了乡里的苏维埃政府,拜托他们证明自家的田地归属情况,麻城的党委干部欣然同意,他们又开了一张新的字条,让周希汉带着回去。



字条里说到了周希汉家的田大多数是向地主租赁的,是典型的佃农,不是富农。

徐向前看到证明后,又知道周希汉熟知一些兵法,就把周希汉留在身边当书记员。

后来,二人历经数次反围剿,踏上长征路,转战陕甘川,培养了坚不可摧的默契和信赖。

在抗日烽烟中,周希汉又与另外一位将帅结下了不解之缘,此人便是陈赓。

他们之间的故事倒有点意思,早在周希汉拿着字条回乡自证清白的那段期间,陈赓便被调到了原先他在的红十三师三十八团担任团长。

当时,如果周希汉不走,那么便成了陈赓的部下,做了他的共青团委书记。

不过,这档子事并不影响陈赓把周希汉当成自己的“老部下”。

每每他们俩碰面了,陈赓都会亲切的叫他一声,还多次怂恿他到自己的部队里来。



众所周知,陈赓爱开玩笑,可这句话却是认真的。

果不其然,在殷切的期盼下,周希汉终于在八年抗战中,与陈赓有了第一次的合作。

他伴随着陈赓大将,东征平原大地,西征太行山区,在25岁时被提拔为三八六旅的参谋长,深受陈赓的器重。

虽然,两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可周希汉严肃认真的态度,正是陈赓所看重的。

两人有十岁的年龄差,可话能说到一起去,他们心息相通,生死与共,与政委王新亭成了“三子组合”,即瘸子、瘦子和瞎子。

打完日本打老蒋,周希汉在陈赓的带领下,积攒了战斗经验。

1949年2月,原第10旅、第13旅及豫西军区三分区、六分区部队一部,在河南省郾城县黄阁村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13兵团第13军,周希汉调任该部队,成了首任军长。

在此之后,他率部驰骋三晋,逐鹿中原,鏖兵淮海,横扫两广……



在周希汉的指挥下,兄弟部队与其一同,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数十场著名战役,不下百次小型战斗,累计歼敌15万余人。

建国之初,他出任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帮助海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土地革命时期的团级干部,抗日战争后期的旅级干部,解放战争的军级干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副职,周希汉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他离家参军的20多年,他的父母早已没入尘土。

其父周祁耀不知他是生是死,攥着儿子唯一的一封家书,嘟囔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开了人世。

但他也许没想到,参加红军的周希汉,不仅没有命丧征途,反而在投身革命的半道上,遇见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周旋。

夫妻俩生了六个可爱的孩子,分别是大儿子太安、大女儿娟娟、二儿子太阳、三儿子南征、四儿子抗援、小女儿娇娇。

周父的心,在九泉之下,应该也安定了。



毕竟,他的儿子,既为国家尽了忠,也为自己尽了孝。

本文由大荟师红色文化【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