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深邃的情感,成为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1905年6月13日,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在广东珠江上的一艘破旧渔船上悄然诞生。面对浩渺的星空与无垠的大海,他的母亲赋予了他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星海”,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冼星海自幼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音乐成了他心灵的慰藉和追求梦想的翅膀。凭借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不懈努力,他先后考入了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踏上了专业音乐学习的道路。然而,冼星海的音乐之旅并未止步于此。20世纪30年代,他怀揣着对音乐艺术的更高追求,远渡重洋,来到了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专攻作曲和小提琴。在那里,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但心中那份对祖国的深情与责任感始终未曾改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从那一刻起,冼星海的艺术创作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以笔为枪,以乐为刃,创作出了大量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音乐作品。其中,《黄河大合唱》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杰作。这部作品诞生于1939年,正值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冼星海以黄河为背景,深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的精神。他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残暴行径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以激昂的旋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侵略、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

《黄河大合唱》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的心。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当那雄壮有力的旋律响起时,仿佛能够让人看到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听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震撼声响。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抗战时期最成功的新型歌曲之一。

1939年5月11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演出,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连声称赞,周恩来则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言中更是赞誉有加:“《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

《黄河大合唱》的问世,无疑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它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英勇奋斗。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1945年10月30日不幸离世,年仅40岁。他的离去,是音乐界乃至整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但冼星海的精神和他的音乐作品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但冼星海的作品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原有的艺术魅力。相反,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空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懈奋斗。


J111冼星海同志邮票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1985年6月13日,正值冼星海诞生80周年之际,我国发行了一套名为“J111”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一枚,画面以冼星海的半身塑像为主体,背衬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和《保卫黄河》开头一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乐谱。整个画面设计简洁大方,却又不失深沉厚重,生动地展现了冼星海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振奋人心的豪迈气概。

这枚邮票的发行,不仅是对冼星海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深切怀念,更是对他一生致力于音乐艺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崇高敬意。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默默奉献、英勇奋斗的人们,都将永远被历史铭记,被人民敬仰。

冼星海的一生,是追求音乐梦想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一生。他的音乐作品,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悲欢离合。而这枚纪念邮票,则如同一座永恒的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永远闪耀着光芒。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让他的音乐和精神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鸿邮艺术品拍卖会 1945年民国邮票民普孙中山邮票 伍圆 盖销 成交价8.8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