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桂区第三中学附近,有一家专做梅菜扣肉饼的小店,虽然店铺位置不在客流量大的闹市,但其咸香酥脆的梅菜扣肉饼获得了很多顾客的青睐。



★推荐理由 咸香酥脆且不腻

我吃过很多家店的梅菜扣肉饼,这是我吃过的饼皮最薄,口感最酥脆的梅菜扣肉饼。饼中的梅菜和肉末馅料烤后更是嗞嗞冒油,味美而不腻。

——家住奥林匹克花园小区的莫女士



★记者探店 现做现烤 香气扑鼻

走进小店,炭火香与梅菜香扑鼻而来。小店里有两口特制的大锅,是烤制火桶饼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店老板万成娟说:“这口锅里面是陶缸,用来保持温度。因为缸体比较烫,来往的人比较多,怕烫着人,就在陶缸外边贴了一圈木板,用来隔热。”

因为火桶饼都是现做现烤的,万成娟几乎一直在忙着做饼、贴饼。每当接到新订单的时候,她就会快速地拿出提前发好的面,包上馅料,再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子,将面团子压扁、擀薄,裹满馅料的面团被擀成透光的薄饼,隐约可见饼内的梅菜与肉末馅。不到两分钟,一个面饼做好了,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接下来是烤制面饼,只见她左手拿着面饼,右手用火钳打开火桶盖,左手往火桶里一伸,面饼便牢牢地贴在火桶里。“这个火桶的炭火是一直烧着的,温度比较高,所以动作要很快,才能不被烫着。”万成娟告诉记者,要让面饼牢牢粘在火桶壁上,就要在面饼表皮抹一点水,增加黏性。高温炉膛内,饼皮受热迅速鼓起。烘烤3分钟后,面饼边缘微焦时,就可以用铁钳夹出。

经烤制的面饼变得薄脆,轻轻一按就能掰断。咬下第一口,酥脆的饼皮与咸甜的梅菜交织,肉末的油脂香被梅菜中和,丝毫不腻。正是这个小小的梅菜扣肉饼,吸引了很多回头客的光顾。



★小店故事 炭火炉中烤出的治愈与希望

这家小店不仅抚慰了很多食客的味蕾,还给万成娟带来治愈和希望。

万成娟的老家在河南,多年前相亲认识了在桂林服兵役的丈夫,而后她便选择来桂林工作。起初她是从事护士工作,有了孩子以后,她就辞职在家,为丈夫做好后勤保障。

对于万成娟来说,只身一人来到桂林,加之长期的枯燥生活,让她的情绪处于低落状态。一天她去一家小店买梅菜扣肉饼,在聊天中得知,制作梅菜扣肉饼的师傅老家也是河南的,显得格外亲切。此后又接触了多次,逐渐熟络了起来。师傅经常邀请她去家里吃饭,还会疏导她的情绪,让她觉得很温暖。“师傅一家都对我特别好,就像家人一样,有时候还会帮我照看孩子。”去年,师傅要回老家发展,就把制作梅菜扣肉饼的手艺系统地传授给万成娟,并把店铺也盘给了她。



“这家小店给了我一个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在与顾客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会减少我内心的郁闷情绪;在忙于做饼的时候,也会让我的大脑放空,减少内耗。”万成娟说,她很珍惜这间小店,也珍惜小店给她带来的治愈与希望。

为了这家店的经营,她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小店的阁楼上,她说:“那时候还兼顾着云吞、包子等品种的经营。每天清早4点多就要起来,会打扰小朋友休息,所以就干脆住在小店里,后来觉得实在忙不过来,就把精力都放在了梅菜扣肉饼上。”

如今,她的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曾经的惆怅情绪已渐渐消退。她的丈夫已退役,休息之余还会来店里给她打打下手,她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来源 | 桂林晚报(记者石艳红)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