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首位,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提法?将会带来哪些新变化?南方农村报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粮食安全与发展政策创新团队首席钟钰进行解读。



向“前”突破▶▷

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进入实践阶段

在“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做好资金筹集和分配。

关于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我国已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如今“启动实施”的提法标志着这项机制进入实践阶段。钟钰表示:“从‘探索建立’到‘启动实施’,体现出中央推进此项工作的决心和力度,由‘中央统筹’有望推动补偿机制快速落地见效。”

钟钰认为,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是保障主产区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得到合理回报,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而关键就是要把握补偿的平衡度,平衡度标准的制定应该是双方都能承受也可接受的,这就需要发挥中央统筹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调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在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方面,目前,已有不少地区采取产销合作的方式,如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与湖南、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多个粮食主产区签订了产销合作协议。着重从省际间粮食供需信息共享、粮油购销合作、订单农业、储备协同运作等方面加强合作,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钟钰指出,产销合作是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一种表现方式,横向补偿是多领域、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仅包括粮食,还涵盖生态等方面,区域间有组织的人才流动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宏观视野,也是一种形式的补偿。

向“新”拓展▶▷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良性互动,对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钟钰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创新,如研发抗灾能力强增产稳产的良种等,用科技支撑粮食生产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是要将原有技术以新的组合方式搭配,提升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配置效率,发挥更大技术力量,从而提升产能、增强稳产的确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着力点。钟钰认为,农产品贸易合作在我国供给体系中作用显著,当前我国农业深度融入国际市场,进口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进口在满足供需缺口、调剂产品余缺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需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供求关系和农民收益。

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升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关键就在于提升产能,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提升单产,就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赋能装备力量驱动设施建设筑基来实现。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瑞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