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玲 刘月蓉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2月23日,以“新品种 新高度 新未来”为主题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交流暨新品种发布会在四川通江县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等多名专家学者就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种业现状与新品种推广、栽培对碳氮营养需求、产业加工现状与趋势、菌种经营服务模式及产品营销等内容作了技术交流分享。相关企业代表、种植户还就羊肚菌菌种经营服务模式、羊肚菌销售、配套设施服务及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意见与建议。


发布会现场

参加本次活动的通江县种植户龙旭说道:“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专家、种植大户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种植的技术也各不相同,通过本次活动,对我们今后的羊肚菌种植帮助很大。”

与会专家、学者还现场参观了新场镇红岩村、广纳镇佛驹山村等地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深入了解羊肚菌新品种川六妹4号(金地A6)的种植效益以及轮作模式,对该品种羊肚菌测产结果创省内新高(899.5 kg/亩)表示祝贺,对通江县“菌+粮”“菌+菜”“菌+药”轮作套种模式给予充分肯定,积极推动形成专用设施及技术标准,努力凝练可借鉴、可推广的“通江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表示,这几年,通江在羊肚菌产业发展方面比较迅猛,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羊肚菌的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地块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经济管理,从而提升羊肚菌的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现场参观羊肚菌基地

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卫红表示,通江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发展,有悠久的银耳发展历史,现在羊肚菌在这里也是安家落户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通江县坚持把“两耳一菇一菌”(通江银耳、青冈段木黑木耳、香菇、羊肚菌)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按照“稳规模、强科技、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川东北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建立“六个一”(组建一个链长专班、构建一套推进机制、绘制一份“作战计划”、建立一个项目库和企业库、配套一批特殊支持政策)工作机制,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实行“菌+粮”“菌+菜”“菌+药”轮作套种。

目前,通江县羊肚菌种植面积已突破8000余亩,预计年产干品达55万斤,年产值达2.75亿元,将带动4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羊肚菌产业逐步成为通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由此走出了一条“通江银耳+羊肚菌”双核驱动的百亿级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