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桥执勤的民警
©作者 闵盼龙
那天,沋河岸边的垂柳正在风中摇晃,试图借助风的力量,努力挣脱自身的枯叶,像是为新生做着准备。我知道,垂柳在突破一种规则,这似藏某种真理……
当垂柳的一片枯叶随风抛向北小桥时,她看到一位老人颤抖的手正与头盔纠缠,像极了一个犯了错的孩子。那天,她看到一位骑电动未戴头盔的老人,途经北小桥时,正巧被执勤民警挡下。
她观察一阵,在车上随后抓拍一阵,没成想竟拍到了人间烟火:只见民警缓缓上前,耐心的将头盔戴在了老人的头上,并慢慢的扣上安全扣。然后拍了拍老人说:“你走吧,走吧”。这一幕,让她心生敬佩,并将所拍视频发到社交平台。结果,收获了大片温暖的回响。
有人说:“这个警察在用心做事,很暖心”。也有人说:“柔情的执法,有温度的警察”。
我想,所谓规则的温度,不过是平凡外表包裹下的威严,迸发出的人性冷暖。
我想,这位老人是幸运的,他幸运遇见了柔情的执法。那位民警也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让柔情执法变得更有“人情味”。所谓:“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大抵如此吧。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巧合。那座北小桥是在今年新年第一天通车的。它的前身建于上世纪70年代,并于上世纪80 年代进行了拼宽。后因年久老化,拆除并重建了。北小桥的“新旧变化”映射了“执法的推陈出新”。若拍成时兴的短视频,至此已成艺术。
春寒有暖意,微光抚人心。什么是交警的荣耀?是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出行的使命。是日月所至,尽是平安畅通。双脚所踏,皆是人民的责任。"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这位民警根据实际情况,去考量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从服务出发,让群众暖了心窝。这种柔情执法,强调在维护法律权威和秩序的同时,注重对违法者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让城市交通安全治理更有温度。
温暖的事情,会容易让人牢记。而温暖背后的“安全宣传”会深入那位老人的内心。民警虽未提到“骑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头盔”,但却用实际行动告诉老人“佩戴头盔的基本法则”。
这是一种言传身教。或许,在某个晴朗的早晨,老人再次出门骑电动车时,看到沋河岸边长出的新绿,心中会闪过一丝温暖,会心一笑:想到那个“枯枝柳条正逢春”的午后,想到那位“为了他人出行安全考虑”的民警。然后默默地戴上头盔,带上好心情,出发在路上。想到这里,我也温暖地笑了。
善良是一场有序的轮回,一个人的付出的善良,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他的身边。一个善良的灵魂,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能收获不期而遇的温暖。不久,我看到有媒体报道了此事。那个被群众“直称赞”的民警在面对镜头时,满脸真诚:“这是我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咱们交警队对群众骑电动不戴头盔不以处罚为目的……他还呼吁所有交通参与者要一盔一带,安全常在。”镜头之外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态度太好了,太好了……”,真的应了那句:“你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把你捧在头顶。”
这个世界并非一片荒凉,总有善良的灵魂在温暖着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哪怕是最微小的善行,也能为他人的生活增添一抹温馨与希望。最后,也感谢那位拍摄视频的女士,她将温暖的故事传播开来,温暖了许多人的心。她原本可以沉默,但如果全部的故事,她都不言,有谁会被看到。她所争取到的光,也许会在某一天照耀到你我。所谓传播正能量,就是用实际行动唤起社会各阶层真正向善的力量。这种“微传播”,就像来自不同地方的涓涓细流,最终会汇向大河,不久,它就要一泻千里了……
【作者简介】闵盼龙,原名闵龙。2012年至2016年就职《渭南日报》。第二届渭南好青年。临渭区青联委员。渭南市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渭南市青年音乐家联合会副秘书长。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现为《渭南青年网》总监、首席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