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国大党海外部门负责人萨姆・皮特罗达在接受印度亚洲通讯社专访时直言,印度不应将中国视为“敌人”,而应尊重中国的发展。这一言论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印度政坛激起千层浪,也让国际社会看到印度在中美之间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
长久以来,印度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立场备受关注。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推行“印太战略”,试图拉拢印度成为其在亚洲遏制中国发展的一枚棋子。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加大了对印度的拉拢力度。在军事方面,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军售数额将增加数十亿美元,甚至提及“最终为印度出售F-35战斗机铺平道路”。此前,美国这类先进的隐形战机仅出售给盟友,此番举动无疑是给印度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的“橄榄枝”。
莫迪(资料图)
从经济领域来看,美国还抛出了“美印共同发展人工智能”的诱饵。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大量先进技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对印度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也期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推动本国科技发展,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印度面对美国的拉拢,内心实则充满纠结。印度一直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从军事装备角度出发,购买美国的F-35战斗机,确实能大幅提升印度空军的作战能力,在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印度航展上,俄罗斯的苏-57与美国F-35战机一同展出,美俄在印度防务市场的激烈争夺,让印度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加剧了印度的摇摆不定。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在军售方面附加了诸多条件,印度要想获得F-35战斗机,必须在军事技术共享、后勤保障以及军事情报共享等多个关键领域向美国作出让步。这意味着印度在未来的战略决策中,极有可能受到美国的掣肘,国家主权和战略自主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印度(资料图)
就在美国积极拉拢印度之时,印度国内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皮特罗达的表态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反映出印度国内对中印关系的深刻反思。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尽管莫迪政府大力倡导“印度制造”,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众多关键产业领域,印度对中国的供应链存在高度依赖。例如,印度的电子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许多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据相关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双方贸易额庞大,涉及众多领域。若持续与中国交恶,甚至推行“对华脱钩”政策,无疑会对印度的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冲击印度的崛起计划。
除了经济因素,印度国内政治生态也在影响着其对华态度。印度国内各政党斗争激烈,不同政党为了获取更多选票和支持,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不同立场。国大党作为在野党,与执政的印人党在对华态度上存在明显分歧。印人党执政期间,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决策和表现引发国内争议,国大党借此机会表达不同观点,皮特罗达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国大党对印人党政府外交政策的一种挑战。
莫迪(资料图)
此外,美国“印太战略”虽然给印度提供了左右逢源的机会,但印度在追随美国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印度原本期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突破,然而现实却让印度大失所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对印度关税问题的强硬态度,都让印度意识到,盲目追随美国并不能真正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国内出现与中国合作的呼声也就不难理解。加强中印经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印度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增强印度的话语权。中印两国作为亚洲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等全球性问题上,双方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对于美国拉拢印度这一行为,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国家间开展合作别拿中方说事,更不得借机鼓动阵营对抗;亚太地区不是地缘博弈棋局,拼凑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会带来安全。这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反对在亚太地区搞阵营对抗的坚定立场,也为印度敲响了警钟。
印度正站在外交政策选择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陷入美国设下的地缘政治棋局,还是回归理性,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印度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与中国合作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希望印度能够摒弃偏见,做出正确的选择,开启中印关系的新篇章,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贡献更多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