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前夕,基民盟总理候选人默茨的一席话,让特朗普政府感到“夜不能寐”。默茨公开呼吁欧洲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转而与英法构建“核共享”体系。
要知道,默茨当前的民调支持率大幅领先,如果他成为下一届德国总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将有很大可能会遭到削弱。
2月21日,默茨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可能沦为废纸。”为此,他提出与英法两大拥核国讨论“核共享”,甚至考虑接受法国核保护伞的庇护。
默茨的这一表态,被欧洲政策观察家称为“基民盟的意识形态地震”。所有人都知道,德国基民盟自冷战以来,始终是所谓“跨大西洋安全的坚定拥护者”,简单来讲就是美国的“铁杆粉丝”。
事实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在2024年初,便向德国抛出“核战略对话”橄榄枝,提议举行联合威慑演习,但彼时的朔尔茨政府态度暧昧。
如今默茨的积极回应,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欧洲自主防务从原先的口号,逐渐迈向实质操作。德国《明镜》周刊指出,若德法核合作落地,北约内部将形成“双核架构”:美国战略核力量与欧洲战术核力量并立。
这一转变的现实推力,源自美国对欧政策的反复无常。特朗普政府近期不仅暗示可能放弃对欧安全承诺,其副总统万斯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冷落”德国总理朔尔茨,转而会见极右翼选择党领袖,此举被德媒解读为“蓄意分化欧洲”。
由此可见,默茨的“核独立”倡议,实为美欧关系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特朗普多次质疑北约存在的必要性,甚至要求成员国支付“保护费”。
德国民意调查显示,此前一段时间,52%民众支持在本土部署美国核武器,但这一数据在特朗普威胁“有条件防卫欧洲”后出现动摇。
德国除了对美国存在军事依赖,还与美国有着经济博弈。默茨虽声称“美国市场也十分重要”,但德国的工业规划,与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存在直接竞争。
在特朗普准备对进口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德国汽车业在美中市场同时受挫,可以说,没有战略自主的防务,德国的经济主权只是空中楼阁,这也是默茨主张欧洲自主防御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特朗普政府与德国选择党的暧昧互动,冲击了西方同盟的意识形态基础。当前,默茨等德国政客,正在重新评估所谓“跨大西洋关系”的实质。在默茨等人看来,美欧已不再是“价值观共同体”,双方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赤裸裸的利益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默茨的构想是美好的,但这些构想落定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阻力。根据公开消息,法国现役核弹头仅290枚,不到美国5244枚的6%,在帮助德国一事上存在困难。
并且,德国国内的政治风云,也变幻莫测。就算默茨想开始清扫美国的影响力,他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