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应该都看到一个消息,说埃及接收了第一批歼10CE,而且很多主流媒体和大V都在转发这个消息。这个消息一出来,我就觉得这是不是假消息啊?因为买战斗机不是买车,到4S交钱就能把车提走的。
假定某个国家要买几十架歼10CE,那么除了生产之外,还有几个大事要干,首先是要在用户国家完成全套的后勤体系建设,机场和机库可以用原来的,但是配套的各种车辆呢?航材库呢?飞行员的改装训练和地勤人员的培养呢?这全套建设和培训过程,需要至少一两年,哪有签了合同后几个月就交付第一批战斗机的。而且是埃及啊,美国和埃及的军事合作关系到现在仍然比较牢固,埃及空军的整个体系还是美系的,要转换体系,那工程量可小不了。
后来一查,这消息是埃及一个独立媒体写的,不是官方媒体,和埃及政府一点关系没有。那我就明白了,
这两天再查这个消息,发现很多老军迷已经指出消息不可信,不少大媒体也已经悄悄删了文章。也是挺好一事,能让有脑子的观众再一次知道,什么样的大媒体和博主是没有信誉可言的。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个消息虽然不可靠,但是体现出来的对一个大趋势的展望却是没错的。
就是中国军工产品的销售额,真的增长不少。而且客户心态的影响挺大的。
很早以前某非洲国家购买中国96坦克时,在北京对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教官说过,买中国武器不用担心中国对客户的内政指手画脚。96坦克在当地性能绝对够用。
自俄乌战争以来,中国对外军贸的增长幅度很大,而且其中主要增长确实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主要原因是,俄乌战争让更多国家感觉,未来战争样式是又要拼科技,又要拼消耗,自己手上的武器装备,先进性、储备量、可消耗性,都决定了自己的安全水平。而中国历次展出的新装备,特别是远程打击火力、蜂群无人机这些,能够对应上新的战争样式,能让客户觉得俄乌手里的东西都太原始太土,而且性价比也是比美欧武器更适合大量采购和使用的。
那么我猜测,随着这次美俄联手收拾乌克兰和欧洲,很多潜在客户的心态又会变了,中国的对外军贸可能又有新的机遇了。
具体说就是,以前很多欧洲国家、中东国家靠美国装备和战略支持获取安全,因为美国需要这些国家制衡俄罗斯。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突然开始蜜月生活,美国不再需要这些国家的制衡作用,反而和俄罗斯一起把这些国家的利益当戒指互相赠送。那么这些国家就彻底失去了安全感,急需新的战略资源和支持。或者至少要把自己武装成一只刺猬,俄罗斯武器落后,美国武器意味着政治风险,欧洲武器也不便宜,而且欧洲自己急着扩军,未必有足够产能武装其它国家,自己重装备都不够,哪有那么多外销。对其它国家来说,选择并不多。
而且不要说中国武器传统客户,甚至欧洲国家也会对中国军工产品有更大要求,倒不是说欧洲会买中国战斗机这些大型装备,毕竟政治上障碍大,还有系统兼容问题。但是欧洲会很需要中国的军工原材料。去年欧洲增加炮弹产量支援乌克兰,最大难题是什么?是炸药产能不够,能向欧洲提供大量炸药供给的国家,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