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天气下,铁路工作人员在隧道内用大头镐奋力冲击冰墙。

春节期间,一场大雪将吕梁山装扮得银装素裹,勾勒出一幅朦胧的雪景画卷,为节日增添了别样氛围。

而在这举家团聚的节日里,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南工务段吕梁桥隧车间工长薛文韬来不及休息,带领着15名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等待2-5点的“天窗给点”,搭乘轨道车前往吕梁山麓的几个隧道里,进行“破冰行动”。

太中银铁路作为吕梁山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交通“咽喉”,以吕梁山隧道为主的几个隧道群,像心脏支架一样,贯穿东西。每到冬季,伴随着降雪,山里的气温急剧下降,隧道就会出现结冰情况,厚厚的冰层侵入铁路限界,可能会出现与列车发生碰撞的情况,对急速行驶的列车带来安全隐患。

“春节的这一场大雪,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20摄氏度,隧道里的冰不知道发展成啥样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薛文韬和工友的脚步。他一边和工友们说话,一边检查携带的装备和人员穿戴情况,毅然投身到艰苦的打冰作业中。

作为一名“95后”,薛文韬干起活来可一点都不含糊。简单布置任务后,薛文韬带领工友们迅速行动,手持大头镐、铁锹奔赴现场。在极寒天气下,工具与冰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技巧的考验。

崎岖的山路步行向前,隧道口的光线由明转暗,隧道内的冰块也多了起来。手起镐落,一块块冰顺势而下,砸在地上四散开来。一侧打冰的薛文韬,不时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除完一处就继续往前摸索。“隧道里除冰,看似轻松,实则很危险,稍不注意,不是被钎子、镐打伤,就是被飞溅起的冰块袭击划破脸,所以一定要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薛文韬说。

打冰作业既是体力活,也是精细活。对于那些顽固的冰块,工人们需要精准操控工具,一点一点将其破碎。工人们身着厚重的工作服,用大头镐奋力冲击冰墙。每一次发力,冰墙便会裂开缝隙,再沿着缝隙持续发力,冰墙被震成大块冰块掉落。其余的工人快步向前,收集散落的冰块,将其丢到路基下。冰碴不断飞溅在身上、手上,可大家没有丝毫退缩,依旧全神贯注地与坚冰顽强对抗。

随着行进的深入,寒冷的山风袭遍全身。21公里长的吕梁山隧道共有十几处大的“冰点”,春节期间,薛文韬和工友们要进出很多次。经过一次次的敲打、铲运、撒盐,清理一处积冰点需要耗费20多分钟,一个“天窗”作业下来,平均每人要工作几十分钟,这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积冰最厚的地方,可以达到3-5立方米。”薛文韬说,最多时,他们一天要处理1000多公斤积冰。

“来,大家小心点,先从这边开始清理。”敲击声、冰面破裂声不断在隧道中回荡,汗水很快湿透了大家的衣衫。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4公里的积冰处被“征服”,随着最后一块危险冰块被清除,线路恢复安全。出了隧道,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深吸几口山中甘甜的空气。

薛文韬所在的吕梁路桥养修工区,地处吴城境内,属于典型的人少、偏远、任务重地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薛文韬将自己的工组分为两队轮流进行驻守,除了冬季铲除积雪、积冰,每逢防洪防汛、24小时看守防汛点也是常态。薛文韬作为工长,深知责任重大,他已经连续七个年头在车站度过春节。“从除夕到初七,是我值班的日子,初八才能回家与父母一块过年。”

当记者问道:“你觉得这份工作苦吗?”

薛文韬笑笑回答:“当看着春运的列车从他乡发往故乡,归家的旅客在温暖的车厢中感受着回家的温馨与喜悦,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春运快结束了,我们要继续站好每一班岗,将‘破冰行动’进行到底。”工友们齐声说。破冰作业结束后,返程途中,大家商议每人炒一道菜,喝上两盅,感受一下年味儿。

正是这样一群“破冰勇士”坚守岗位,一杆一杆敲,一镐一镐刨,一锹一锹装,一袋一袋背,守护着列车的安全运行,守护着千万游子的回家路。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