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中国汽车出口从2020年的108万辆到2024年的64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在2023年以522.1万辆的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不出意外,2024年依然会是如此。
汽车整车出口的繁荣也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链“走出去”的步伐,其中智驾技术的海外扩张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智驾、智舱等创新科技的孵化地之一,已孕育出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领先产品的企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逐渐加快从“内卷”走向“外卷”的过程。
自2023年以来,至少有数十家本土企业宣布或正在推进智驾方案在海外落地,布局重心也逐渐从Robotaxi等L4级别自动驾驶落地,转向量产级智驾方案在海外市场的落地应用。
2025年,出海同样将是智驾赛道的年度主题之一。
中高阶智驾出海的四道“阻拦索”
在盖世汽车和众多智能驾驶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不少行业人士的一致看法: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出海是必须走的一步,但现实却如同一张CD的正反面,既展现了诱人的机遇,也揭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低阶智驾出海已成为一个标准配置,很多零部件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海外市场对基础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相比之下,中高阶智驾出海则是一项更为复杂且技术门槛更高的业务,仅有极少数供应商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然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各国市场环境,仅靠单打独斗,显然难以立足世界舞台。在此背景下,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要。
这时候考验的,是如何选对合作伙伴。
在一众国际汽车供应链厂商中,博世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深入的法规标准理解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已经成为中国智驾出海的理想合作伙伴。目前,博世已累计帮助超过200款车型出海,首个中国自主品牌出海项目在2022年已实现量产。
中高阶智驾出海难,究竟难在哪里?博世又有怎样的应对方案呢?
难关1:水土不服,国内图商缺乏海外地图能力
目前,国内大部分智驾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的逻辑主要基于中国驾驶环境及市场发展状况,一旦走到海外,可能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其中一大痛点是国内的图商没有海外地图能力。
国内诸多智驾方案仍未完全摆脱对轻高精地图的依赖。
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地图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和保护都有严格的法规要求,由于法律法规的差异和复杂性,国内图商在数据合规方面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道路环境、交通规则和用户习惯都存在差异。国内图商需要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技术适应性调整,以确保地图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的道路情况和交通规则。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本地化经验。
与此同时,海外地图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国内图商在海外市场需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虽然有一些国内图商通过收购海外图商、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尝试拓展海外市场,但整体上,国内图商的海外地图能力仍然较为薄弱。
博世方案:CMS众包地图方案
目前,对于要在海外提升性能的智驾方案,轻量化地图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而面对中国厂商缺乏海外地图能力的问题,博世同样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支持国内厂商的海外能力建设,诸如:
- 博世CMS众包地图方案:该方案通过单一的接口,能够满足出海企业的所有地图需求,大大简化了地图数据的获取与管理流程。CMS 为众源,基于智能摄像头的数据采集,在鲜度和行为层上表现出色,特别是在特大路口,多车道路口等场景下。同时可根据主机厂不同需求定制图层。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雷达辅助实现车道级定位,这样在未来城区或高速NOA中,就无需依赖价格高昂,且按年付费的RTK服务,减少硬件和许可证费用,实现综合降本。CMS提供的“轻图”方案,是从有图向无图过度的一个高性价比方案。
图源:博世智能驾控
- 覆盖全球各国特殊路况的感知算法场景库、数据储备及适配训练:基于此,博世能够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路况特点进行精准适配,提升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未来海外市场将以众包地图作为主要地图来源,对于智驾出海是极大助力,再加上博世感知算法场景库等关键要素,博世完全有能力支撑国内智能驾驶厂商顺利进军海外市场。
难关2:需筑牢数据安全回传防线
除了产品功能和性能需符合相关国际法规标准外,必须强调的是,数据安全合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海外各国,尤其是欧洲市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尤为严格。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欧盟推出的一项关键性的数据保护条例,旨在保护欧盟居民的个人隐私。该条例于2016年通过,并于2018年5月正式生效。GDPR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针对ADAS的开发,企业若需将相关数据传回中国,必须确保人脸和车牌等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然而,GDPR对于“匿名化”的具体标准和实现方式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这增加了企业合规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GDPR的处罚力度相当严厉,对于一般违规行为,罚款最高可达1000万欧元,或者企业上一财年全球总营业额的2%,以较高者为准。
对于更严重的违规行为,罚款最高可达2000万欧元,或者企业上一财年全球总营业额的4%,以较高者为准。
2024年荷兰DPA就对Uber开出2.9亿欧元罚单,原因是Uber在将欧洲出租车司机的个人数据传输至美国时,涉嫌未能遵守欧盟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主机厂智驾企业必须使用海外的合规云厂商来存储和处理数据。不过,由于国内云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尚不完善,海外市场的车企很难完全依赖国内云商来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同时,国内的大部分主机厂也尚未与国际云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在数据合规方面不具备规模优势。
博世方案:全球联邦训练框架
作为全球唯一打通欧、美、日、中数据中心,并基于高效数据闭环开展联邦训练的Tier 1供应商,博世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博世已在量产项目中应用了全球联邦训练框架,无需数据跨境传输即可实现一套算法全球适用。
联邦训练指全球不同算法团队基于本地数据与基础设施协同训练模型,然后中央服务器通过对参数的聚合,生成全局通用模型。
此外,博世已打通大规模数采数据上传云存储技术,能够满足每天能处理100台车的要求。而且针对国内众多主机厂尚未与国际云服务商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的现状,博世凭借与微软云签订的总部级框架合同,能够为这些主机厂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云计算服务,相较于主机厂自行谈判,博世的合作方案兼顾成本与效能的双重优化。
难关3:隐形的“高墙”,海外数采Data Loop构建难题
数据闭环是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的核心——通过车辆实时采集数据、回传分析、优化算法,形成“感知-训练-部署”的正向循环。但这一过程在海外市场却因政策、技术、合规等多重因素被严重制约,成为中国智驾出海的关键瓶颈。
数据闭环的效率直接决定技术迭代速度和场景泛化能力。而对于海外数据闭环的枷锁,除了GDPR之类法规严格限制数据跨境流动外,海外道路环境也与中国差异显著,传感器配置、数据标注规则需重新适配。此外,在海外自建数据中心、部署边缘计算节点的成本极高,且面临本地化人才短缺问题。
博世方案:完善的海外数采和合规能力
博世在海外数据采集和数据闭环方面的能力十分完善,这主要得益于其全球布局和多年的深厚积累,能够为中国智驾出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保障。
- 博世已在海外进行了近5万小时的数据采集,覆盖各类丰富场景。预计到2026年,其数据采集总量将达到50万小时。
- 在处理全球各地区的数据时,博世都咨询过当地的律所,能杜绝数据合规问题的法律风险。
- 博世数据脱敏服务泛化能力正在稳步提升,其正逐步把脱敏服务向数采车,路测车迁移,以满足强法规限制地区的数采合规要求。
难关4:DCAS,GSR…..严苛的准入法规
海外准入法规繁杂交织,监管执行细节对新入局者并不友好,从各国针对无线电有单独的型式认证就可看出,对毫米波雷达都需要满足100多个准入市场的型式认证。
目前,各国家和地区针对智驾产品的准入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例。以欧盟为例:
《通用安全条例》(GSR):GSR法规是欧盟为机动车及其拖车设定的最低安全标准的一项强制性法律。欧盟新版GSR法规EU2019/2144从车道保持、盲区检测、前向预警与紧急制动,以及智能车速辅助等方面对智能驾驶的准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DCAS法规:UNECE已经制定了关于L3自动驾驶的法规,即UN R157《自动驾驶车道保持系统》(Automated Lane Keeping Systems,ALKS)。在此基础上,为了填补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空白,UNECE正在起草新的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DCAS)法规。该法规将针对组合驾驶辅助(L2)技术,明确DCAS作为辅助驾驶员的系统标准和要求。
2024年9月,由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在2024年3月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UN R 171--DCAS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 Step 1正式生效。
R171明确规定了DCAS作为辅助驾驶员的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系统应能够根据需要评估和响应周围环境、在系统边界内实现预期功能、并在超出边界时采取适当措施;系统应只在通过安全导向的方式适应周围交通、避免对交通流造成干扰;以及如果检测到碰撞风险、系统应旨在避免或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等。
DCAS Step 2 版本现正在WP.29审核,预计将在9月生效。生效后,欧洲将允许高速NOA认证销售。而现阶段,大部分国际OEM还没有明确的中高阶量产时间点。因此,DCAS认证速度是关键,哪家企业能够率先通过认证,哪家企业就大概率能抢占市场先机。
DCAS的型式认证不仅有功能层面,还有很多属地化的要求。这对主机厂和Tier 1在当地配置的专业团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E-NCAP:其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准入法规,但在汽车安全领域具有颇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对乘用车的AEB、FCW、LDW、ISA等一系列主动和被动安全功能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E-NCAP已经发布了2023年版本的评估标准,在智能驾驶技术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博世方案:协助主机厂完成法规解读及产品合规规划
百余年积累,博世不仅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也深度参与了欧盟准入标准和行业测评制定,了解标准法规制定过程中每一条的博弈,并形成逐条解读文档。
针对欧盟等地区严苛的准入法规和数据安全条例,博世持续积累并更新了全球各国的ADAS准入规范清单,为相关智驾玩家提供全面的法规支持。
博世拥有全球所有主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属地合作经验,并且在全球40国拥有法务团队,能够协助主机厂完成出海目标国法规的快速解读,识别分析资质项沿用可能性,提前申请非沿用项认证,加快出海进度。
例如:
- 博世的毫米波雷达平台产品已成功获得超过100个国家的无线电认证,极大地简化了跨国销售的合规流程,为合作伙伴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 针对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涉及中国和俄罗斯智能汽车禁令,博世北美、欧洲、中国等地区的法务团队和工程团队进行紧密协作,制定应对策略,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基础智驾仍需支持
低阶智驾出海虽然已成为一个标准配置,也面临诸多痛点。例如严苛的功能安全已成为欧盟市场的事实性强标,海外市场的后市场监管风险可能导致极高罚款。国内外终端用户群的驾驶习惯及偏好差异大,在南欧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司机们倾向跟车距离近,这就要求智驾系统具备更高的警惕性和反应能力;此外,本土车企在海外市场研发支持不足,缺乏匹配工程师、车队管理软件等,认证及摸底测试时还常遭遇小语种沟通难题。
博世全方位能力支撑
- 博世拥有全栈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开发能力:在全球90多位资深功能安全专家、50多位资深信息安全专家的支持下,博世每年完成超过300个量产项目的安全研发,并成功交付数百万量级的量产产品。此外,博世已经帮助9家以上的国内整车厂通过了欧盟UN ECE R155认证。
- 为了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博世还建立了丰富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案仓库 (Warehouse),能提供支持不同软硬件的平台化方案,可根据客户项目需求做定制,并能持续迭代和适配最新技术。该数据库拥有850+危害场景分析,50+安全目标,3000+安全机制、30+信息安全资产,200+攻击路径分析,并建立起30+信息安全机制。
- 基于对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方面的深入理解,在应对主管单位问询方面,博世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支持能力。
此外,博世拥有丰富的全球研发资源,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网络、专业的认证支持、全面的测试资源等全方位的能力体系,为国内主机厂在海外研发、认证、测试、生产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针对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驾驶习惯,博世有相对应的系统优化策略。
结语
出海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选对合作伙伴,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合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世,这位历史悠久的汽车供应业巨擘,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品牌号召力。博世与中国市场结缘已久,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扬帆出海之际,博世或将成为那股不可或缺的助力,为全球带来更加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