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彩礼要少了没面子,会被别人笑话。现在我明白了,高价彩礼确实会给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真正感悟到只要孩子们婚姻幸福,比什么都强。”
春节前夕,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镇罗坊村,在县妇联组织开展的“移风易俗家先行,为爱‘减负’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中,一位家长感言道。
当天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互动,长汀县妇联通过文明新风尚宣传、移风易俗知识问答、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方式,向大家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及革新措施,引导妇女与家庭摒弃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婚事简办、文明婚庆。
春节前后是年轻人结婚嫁娶的重要节点,也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节点。福建省各级妇联抓住有利时节,聚焦弘扬婚育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为爱“减负”
唱响婚俗“好声音”
“高价聘金不代表生活幸福,感情不能用礼金来衡量,女儿出嫁我们不要彩礼,结婚仪式一切从简,只要小两口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希望‘不要聘金要爱情’‘不比阔气比爱心’的新理念能够在海岛上不断传播。”
近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港南村,魏玉妹家庭和林凤玉家庭以“零聘金”嫁女的实际行动,助力婚嫁新风在海岛落地生根,为当地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现在提倡婚事新办,我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魏玉妹和林凤玉表示。
泉州石狮市王仁奖、郭须完夫妻简办儿子婚宴,向石狮市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
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晋江、石狮等地,不“炫”嫁妆、婚事新办日益成风,“不重面子重里子,不讲排场讲慈善”氛围逐渐浓厚,简办儿女婚宴捐资做公益的事迹层出不穷,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慈善婚礼”令人记忆犹新。晋江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许清心说,这些婚礼不仅仅是爱情的盛宴,更是一次次爱心的传递,赋予了婚礼更加美好、更加深远的意义,也为慈善事业、良好风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婚礼减负,幸福加分。福建省各级妇联认真落实中央农办、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通知精神,把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作为参与基层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立体化、多层面的组织优势和妇联执委、女党员、女干部、巾帼志愿者覆盖广泛的队伍优势,大力宣传婚事简办新办、以茶代聘代礼、不讲排场讲慈善等特色做法,不断加强新时代家庭观宣传教育,助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婚育新风进万家,户户盛开幸福花。福建省各级妇联还联动开展“为爱减负 为家添福”——婚育新风宣传进万家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将科学、文明、健康的婚育观念播撒至八闽大地每一个角落。
武平县以生动的快板节目《弘扬婚育新风尚》让婚育新风深入人心。
建瓯市开展“为爱减负 为家添福”——婚育新风宣传进万家健康跑活动,沿途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建设文明健康家风。
为爱“搭台”
创新服务暖人心
“合卺酒、玉露香,庆婚配、贺成双,礼请合卺美酒。”近日,在南平市延平区一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伴随着《金玉良缘》乐曲,主持人向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们讲解合卺礼的内容。
“合卺礼即交杯酒,是朱子婚礼中的重要一环。”新郎严杰说,在人生大事中融入传统文化,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很有特色,令人难忘。
严杰所提及的“朱子婚礼”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介绍说,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礼学著作《家礼》中,“朱子婚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庄重的仪式感,更有丰富的内涵,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南平市妇联联合有关部门挖掘和运用其中轻“彩礼”重“家礼”的导向,通过精简改良婚礼仪式、建设家风家训走廊和新时代孝廉家风传习所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婚育文化,用“闽北好文化”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爱是什么”“如何在男女相处中保持平等关系”“爱一个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在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商学院等高校,一场场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强的婚育文化讲座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年轻人的婚育问题,既是家庭的大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高校年轻人集聚,福州市妇联因地制宜开展“遇见良缘 遇见爱”新型婚育文化进高校巡讲活动,覆盖青年学子10.3万人次。
公益红娘上场 让相亲更安心
在泉州市鲤城区,单身男女青年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邻·鲤”红娘工作室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后,就可以等待公益红娘来牵线了。据悉,泉州市鲤城区9个“邻·鲤”红娘工作室,组建公益红娘志愿者微信群,每月交流汇总未婚青年资料,促进单身男女之间的信息互通;每季度组织相亲联谊活动,为青年面对面交流搭建活动平台;半年开展一次红娘业务培训。
在鲤城区“邻·鲤”红娘工作室成立当天举行的首场婚恋交友联谊活动上,就有48位青年男女甜蜜相聚,组队参与沉浸式古城游,在一系列任务互动环节中彼此加深了解、缔结友情。其中有9对单身青年实现“双向奔赴”,交换礼物并表达了进一步交往的意愿。
为倡导全社会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妇联联动民政、计生协等部门,依托县(市、区)婚姻登记窗口、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及当地特色婚育文化阵地,不断创新婚恋服务形式,提升“婚姻辅导、婚检婚育、婚恋交友、婚俗改革”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模式,将文明婚俗宣传融入婚恋公共服务全过程,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为爱“礼遇”
推动新风进万家
春节前夕,在南平市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举办的一场文明简约的新中式公益集体婚礼上,作为集体婚礼“主角”之一的新娘颜梦影及其他14对新人,意外地收到了由福建省妇联联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赠送的“福囍满堂”特定疾病及意外伤残身故保险。“福囍满堂”专属保险专门为福建省辖区内登记结婚的“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及女方父母量身定制,每份总保额达46.6万元,2025年将赠送给1000对在福建省辖区内登记结婚的“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及女方父母,通过赠险方式,大力倡扬移风易俗、培育婚育新风。
全省各级妇联还总结推广文明积分、美德银行、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在合情合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梳理礼遇保障清单,探索更多有礼有面的彩礼替代方式,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家庭提供就业、就学、就医、安居、保险、信贷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让群众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实惠好处。
“送贺礼、只一百,表达情意负担小……”这是一首由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巾帼志愿宣讲队根据村规民约内容自编自演的快板词,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巾帼志愿者介绍,快板里头的“12345”几个数字都有特殊含义:“1”即100元礼金表情谊;“2”即20桌数为上限;“3”即300元一桌不奢办;“4”即4类宾客来祝贺——亲人、朋友、同学、战友;“5”即5次宴请过一生:出生、结婚、乔迁、祝寿、丧事各1次。“在以前,吃酒席最低随礼金都要300元才显得有面子,现在出了新村规民约,吃个酒席随礼金100元,既能表达祝贺情谊又减轻了负担,大家都非常支持。”源尾村村民江书碧说。据了解,该村实行“12345”特色约定以来,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礼金、菜酒金180余万元。
婚俗改革不仅关乎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是社会文明风尚的助推器。下一步,福建省各级妇联将持续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努力在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上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让我们携手
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归于“礼”
做文明婚俗的倡导者、践行者
一起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分
来源/闽姐姐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