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预热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相关议题备受社会关注。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举行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新闻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韩俊丽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称,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议案21件、建议805件,合计826件,其中主办405件,主要关注焦点依次为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保障重点人群健康需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等内容。国家卫健委承办的建议已经全部按时办结,代表均表示满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韩俊丽回应南都记者提问。
韩俊丽介绍,2022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20项生育支持措施。2024年10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13条生育支持措施。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生育支持措施,主要体现在经济、时间、服务、文化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支持。国家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并在2023年将扣除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推动将适宜的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已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余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政策。
二是时间支持。指导各省份通过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贯彻《决定》实施方案等,完善和落实生育休假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职工协商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帮助职工更好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国家医保局指导浙江、贵州等地探索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推动将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的范围。
三是服务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千人口托位数4.5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2023-2024年,财政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设立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遴选出30个城市实施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按两年一个周期分别补助1亿元,支持这些城市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服务价格、提高托育服务质量。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约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审核通过地方专项债项目140个、专项债需求金额约45亿元,支持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机构建设。
四是文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四批次116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一系列生育友好、普惠托育服务、新型婚育文化等主题宣传活动,评选出100个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民政部推进婚俗改革,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开展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案例征集活动。全国妇联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性别平等。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办《若干措施》要求,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推动各类生育假期落实到位。研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做好儿童医疗服务保障相关工作。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做好前瞻性研究,强化政策储备。积极研究制定更多更有力度的综合性支持措施,分阶段持续推进。”韩俊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