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莱山区96885养老服务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近日,莱山区96885养老服务平台接到辖区困难人员孙大叔的求助电话,反映家里电灯不亮了,想赶紧修好。

对大多数人来说,修电灯、修遥控器、安装马桶垫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一些特殊困难人员和老年人来说,却经常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接到电话后,平台立即安排就近的工作人员奔赴现场。经过工作人员的认真排查和维修,电灯重新亮起,灯光不仅照亮了房间,也温暖了困难家庭人员的心。

一件小事,折射出烟台民生保障的温度。事虽简单,却体现了烟台保障民生的力度。像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烟台各街道社区上演,让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满足感一直是烟台民政工作致力的方向。

2月21日,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今年,烟台民政工作做哪些、怎样做?会议给出明确安排——聚焦“一老一小”,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慈善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养老服务供给更加全面

打造20家失智照护机构

在烟台,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级民政部门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今年,将引导养老机构新建、改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全市重点打造20家失智照护机构(含失智照护单元)和护理型示范机构,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00张。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在居家养老供给方面,高质量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年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2600张。

严格落实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制度,加强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数据调度审核,每月及时更新纳入和退出数据,确保按时精准发放。 将及时对高龄津贴数据认真核实核准,确保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并以“免申即享、静默认证”为发展方向,探索创新高龄津贴发放方式,提升为高龄老年人服务的质效。

不仅要“养老”,还要“享老”。今年,培育壮大“银发经济”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市民政局将完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因地制宜发展老龄产业,加快“养老+”多业态融合,助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体现公益、投保自愿的原则,联合金融监管等部门稳步推进银龄安康工程。

继续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积极探索示范项目,有效拓宽参与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围绕提升老年人福祉,持续推进关爱探访“暖心到家”、安宁疗护“晚霞拾光”和白内障“重阳见明”项目,并谋划实施更多公益服务项目。在营造友好氛围方面再见实效。深化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开展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和代际互动、邻里互助活动,加强敬老月品牌建设,营造“积极应对”浓厚氛围。

提升儿童福利保障

擦亮烟台慈善品牌

在黄渤海新区彩云城600平方米的“儿童之家”内,有爱之源、社邻工等12个儿童类社会组织,募集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发展志愿者1万余人。这里常态化开展孤困儿童家庭帮扶、社会融入等,年均受益儿童3000余人。

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儿童关爱格局,烟台儿童福利保障正逐年提升。2024年12月,市民政局等19个部门出台《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首次将流动儿童纳入关爱服务范围。今年,各级民政部门将重点抓好孤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三类群体精准保障和关爱服务。推动儿童福利由传统的物质保障向能力提升、社会融入、就业帮扶特别是心理健康服务转变,实现“物质+服务”双提升。针对孤困儿童,全面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助医、助学、助康等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兜底监护、福利保障政策体系,切实提升孤困儿童幸福感。

加快推进数字民政本地化优化改造提升项目,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力求做到精准发现、及时保障;组织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专项排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孤困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预警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针对孤困和留守儿童,持续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关爱服务工程,统筹各类资源力量,为困境和留守儿童开展“多对一”精准帮扶。

加快推进市未成年保护中心与烟台东方医院合作,创新打造以服务困境儿童为主、延伸服务其他未成年人的集评估、咨询、治疗、康复及长期关爱于一体的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及行为发展的项目,力争实现年受益未成年人500人次以上。持续擦亮“暖心烟台·伴你童行”关爱服务困境儿童工作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每区市培育1至2处典型社区

2023年7月,芝罘区塔山社区在芝罘区慈善总会成立了第一支社区基金——“幸福家园”社区基金;2024年5月,芝罘区幸福街道成立24支社区慈善基金,实现社区慈善基金在街道、社区两级的全域覆盖,全年开展慈善公益类活动560余场次……烟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通过下沉式服务、项目化推进,不断增添新动力。

1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社工部印发《社区慈善培育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底,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00支,打造社区慈善空间30个,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今年,各级民政部门将强化镇街的统筹作用,发挥镇街层面的主导能动性,大力调动基层社区积极主动性,用好“五社联动”资源。抓好社区基金的高效使用,每支社区基金确保年均能够支持开展2个以上的慈善项目。

加强对镇街、社区及社区社会组织的辅导培训,通过开展“小而美”的慈善项目,让社区群众真切感受慈善,让慈善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加强典型社区培育打造,以示范引领带动社区慈善深入开展。年内,每个区市培育打造1至2处慈善氛围较浓、成效明显的典型社区。

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