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安装了这个一键呼叫智能设备,我心里踏实多了。”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好生街道东董村村民徐思霞说,当地民政部门为她配备智能互动终端、SOS一键呼叫警报器等设施,让常年卧床的她有了好帮手。

“十四五”期间,滨州市民政局依托滨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建设为契机,对全市7个县(市、区)的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乐享晚年。

滨州市常住人口390余万人,老年人口占比达26.4%,适老化改造任务繁重。

滨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红介绍,为扩大政策受益面,滨州多措并举强化适老环境建设,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4433.6万元,完成改造1.6万户。

适老化改造用心用情用力,充分满足老年人自主选择和个性化需求

洗澡有扶手支撑,日常起居有辅具助力……近年来,邹平市民政局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李孔峰是邹平市韩店镇刘楷村村民,身体行动不便,对适老化改造需求较高,适老化专业团队上门调研后,确定了适老化改造具体内容,进行了门口高差处理、安装了台阶扶手、进行了厨房台面改造,给老人带来了极大便利。

黄山街道韩家村的成学山已82岁高龄,和老伴相依相伴。老人腿脚不好,行走要依赖老伴搀扶,随着身体各项机能弱化,如厕洗浴等生活小事都有困难,经过适老化改造,老人家里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增强了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75岁老人田德曾也享受了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田德曾家住魏桥镇田李靳村,因肢体残疾,老人做饭一直困难重重,适老化改造之后,田德曾家原本狭窄拥挤的灶台旁有了崭新的不锈钢厨房操作台,还安装了餐具收纳柜,厨房干净整洁,老人日常炒菜做饭方便了许多。

居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邹平市民政局充分满足老年人自主选择和个性化需求,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

适老化改造秉持“事前宣传沟通到位、事中评估协调到位、事后跟踪回访到位”三大原则,从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改造,按照“一户一策”标准确定改造方案,最大限度确保改造项目符合老年人实际需要。

例如,在适老化改造中,尤其注重老年人通行便利性,尽量减少跨阶梯、跨高门槛等限制动作,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出入不同区域,既降低了老年人日常起居中的风险,也提升了老年人的居住质量。


▲滨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为老年人讲解防诈骗知识。(滨州市民政局供图)

孝善食堂和幸福院夯实“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临近农历新年,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桥子村的孝善食堂内,40多位老人欢聚一堂,一边吃着午饭,一边欣赏戏曲节目。

与大多数老人不同,吃完午饭,85岁的高秀美搀扶着88岁的高悦英,一起走到与孝善食堂相连而建的村幸福院,二人均长期居住于此。高秀美和高悦英都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孩子们因各种原因无法在身边照顾,2017年村里幸福院建起来后,她们就搬到这里来居住。

桥子村现有住户382户、人口1105人,村里60岁以上老年人有288人,80岁以上老年人有52人。2017年,为帮扶照顾村里的独居老人,当地在村委会大院里建起了有20间屋子的幸福院,目前主要接收村里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已有7名老人长期居住于此,短期前来居住的加起来有20多人。

“我们给老人们配备了相应的家具、洗漱用品,房间里安装有床、衣柜、风扇、空调,冬天还有地暖。每位老人每年的生活费用是4000元,主要保障水电暖和日常生活消耗用品。8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到村里的孝善食堂就餐。”桥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宣介绍。

高悦英老人因病导致视力模糊,原来在家独居的时候缺人照顾,生活很不方便。住进幸福院后,她和高秀美成了邻居,老姐妹平日里相互扶持,生活上有了伴儿。村里还安排专门的公益岗工作人员,帮老人打扫卫生和照顾日常生活起居,让远在外地的子女们放了心。

“在这里住比在家里方便,我看不清东西,平时走路做饭都费劲儿,有了村里和老姐妹的照顾,帮我晒被子、拿饭菜,领着我遛弯儿,老好了!”高悦英老人说。

孝善食堂旁边是休息室和文体活动室,有电视、广播、图书、杂志,还有棋牌、象棋、乒乓球等,丰富了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开始也没想着来这儿住,村里动员我来住一段时间试试,确实比在家里舒心。上了年纪,孩子不在身边,就怕单着,这里和老姐妹一起,相互照顾,平时也有个说话的人,吃饭也不用自己做了,就光想着每天怎么玩玩就行了。”高秀美老人笑着说。

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党和社会的关爱,桥子村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活动,一个月至少一次,逢年过节还会组织文艺演出、包粽子、发月饼、吃团圆饭,免费理发、免费拍照等活动,老人们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养老不远亲、不出村、不离乡的原居安养“无棣模式”不断发展

无棣县常南村幸福院的付殿秀老人,儿子与儿媳常年从事长途货车运输,原来每完成一趟运输后都要赶回家看望母亲。自从付殿秀入住幸福院后,儿子与儿媳隔三差五打电话问候一下,在外忙着工作也放心了。

近年来,无棣县立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民生要事”摆在突出位置,树牢全局观念、改革思维,积极探索推进农村“银龄守望”行动,构建党委政府引导、村居集体管理、老人自愿互助、社会家庭参与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实现农村老年人不远亲、不出村、不离乡原居安养,蹚出了一条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无棣县以优先保障本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独居、留守、高龄等老年人为重点,在保持“私人定制”式适老化改造、上门照护服务、分类探访关爱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吃住、集体互助、集聚管护”的养老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照护难等问题,同时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和健身运动,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分布于全县各村的幸福院经常开展各类观摩学习、宣传推荐、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养老工作,为幸福院提供公益理发、做饭、文娱活动,也为幸福院带来爱心钱款和物资。据统计,2024年以来,在各个幸福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达120场次,社会及个人捐赠财物折合人民币超80万元,有力推动了养老不远亲、不出村、不离乡的原居安养“无棣模式”不断发展,实现社会赞同和老人受益互促共进。

近年来,在深入调研“哪些老年人有需求,老年人需求有哪些”的基础上,滨州市按照“统一精准评估、统一清单改造、统一系统配送”的标准,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改造和产品配送。

在实施“精准化”评估中,滨州市选定12家机构对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摸查分类,精准定位需求;采取“清单化”改造,设立嵌入式居家改造体验馆,选定10余家企业,按每户不超3000元的标准提供六大类22项居家改造项目;开展“系统化”配送,率先成立山东省首家养老物资配送中心,构建四级适老产品配送和租赁体系,纳入长护险报销,通过租赁回收等方式,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滨州市将不断深化老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老年人关爱帮扶,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让老年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滨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亨波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山东滨州开展适老化改造,努力提升农村居家养老品质(主题)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乐享晚年》

记者| 于海军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民生周刊”(微信公众号 ID: msweekly)。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