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回老家,感觉不到村里的巨大变化。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受益于产业升级带来的赚钱机会,身边换车换老婆的人越来越多,娱乐性消费越来越大胆,并在男性群体中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趋势。

如果KTV能够上市,它的业绩的盈利性和成长性,将秒杀很多制造业企业。

直到正月十五那天跟同学去庙会,才切身感觉到了农村早已跟往日不同,因为我上次来这里,大约是20年前。
拉长时间的维度看人看事物,我们更能看出它的变化;这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分析企业也是如此。

一、车山车海
我们在距离庙会3里外的村子里停下车,并做好了步行1里地才能到庙会的准备;但是,我们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从山上下来的人跟我们说:
还有5里地,等到你们从山上下来,不耽误你们晚上回家送灯。
这些人是有些幽默细胞在身上的。

当时是上午10点钟,当然不耽误我们晚上回家吃饭;人挤人走了半个小时,我拍了下面这张照片,路上停的车多到看不到头。




我跟同学回忆起小时候来这里的情形。
我当时骑自行车,他跟同学骑摩托车,当时这片山都是土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修好了柏油马路。
现在我们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小时候花的时间就没定数了,因为他们骑的摩托车的离合器突然坏了,于是他们只能在路上研究怎么修车。
要想富,先修路。

从车辆和路况看,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了太多太多;唯一的不同是,那个时候我们真的好年轻,未来好像有着无限可能。
现在我们都工作了,他有了孩子了,却发现生活好像充满了定数,我们都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对未来的憧憬,没有了我们幻想过的一万种可能。




二、工业化带来的人口和物价变化
从村子附近的工业园区的入驻企业看:

只雇佣当地人口,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这些企业涉及到新材料、造纸、化工等行业,需要外来人口的介入。




我们村在社区物价比较高,跟很久以前去过的石油小镇很像。
石油小镇位于青海省茫崖市,我们是开车走过荒漠隔壁、经过石油油田以后到这里的;这里是因石油而生的小镇,小镇上住宿条件不好,但是娱乐设施比较齐全。
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物价比较高。
用同行的人的话说,在这里消费的基本都是石油工人,工资高也没处花,只能在这个小地方消费,于是就把物价推高了。




我们村的情况跟石油小镇类似,外来务工人口多,他们在附近进行消费,拉动了GDP的增长,也拉动了CPI的上涨。
通过对比,我发现我们村在的社区物价很高,甚至不低于县城、甚至某些城市的物价。

村里有些超市卖的菜和熟食等,并不比县城便宜。

特别是那个老面馒头,又小又不好吃,我甚至不需要用力捏,它就被压缩成了一小坨面疙瘩;发面发得太大,看着块头不小,实际上没有内容。
凭借我多年吃馒头的经验,下面图片里的这个小小的白面馒头要是老面馒头,我就把倒过来写。



如果只靠当地人购买,这样低的质量确实是这样高的物价,它是不可能持续这么多年的。

但是外地人口持续流入,他们不像我们当地人那样,可以用自家的小麦蒸个馒头,从菜园里摘辣椒炒个鸡蛋;所以,不管情不情愿,很多人都是这些店铺的消费者。

县城步行街的淀粉肠五块钱2个;

我们村的淀粉肠5五块钱2个。

但是,谁能想到,我们村的后面就是没有拆迁的另一个村子,我们紧挨着的,就是农田和村庄。




每天下午5、6点钟,就有很多下班的工人涌入到我们村在的社区,这里面有当地人,但是,很多都是外地人。
很多外地人在我们社区租房子常住,要是不在工厂吃饭,可不就得在社区消费了;甚至拿快递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外地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是工业化给当地人带来的致富机会;

有人口才会产生消费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光棍越来越多、新生儿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是贡献消费增量的重要力量。




三、从女性身上更能看到20年的变化
镇上的卫生院有专门打水光针的医生,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原以为医美只普及到了县城女孩,但实际上我们社区50岁左右的爱美女性,也在做拉皮手术。
我们社区还有一些美容美甲店、减肥塑形店,不管这些店铺的客流量多不多,这都表明这些爱美的意识已经普及给了基层的女性群体。
当然,当亲戚跟我说起厂里那些乱象的时候,我只能感慨时代变了——因为,原来这些桃色八卦多出现在男性身上,但是,现在对女性的这些八卦,大家给出了罕见的包容态度。
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传统与现代,在前者向后者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处其中,我们却没有准备好。
所以,有人面对突然而来的财富增长,除了换车换房换老婆,也找不到更好的出口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