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鱼灯表演


传统肘歌表演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申报的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对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意义重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启了一个新天地。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商丘古城着实“火”了一把。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商丘古城景区游客数量达63.73万人次,跻身全省前五,而具有千年文化的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客人数不及商丘古城。商丘古城为什么这么“火”?记者梳理发现,商丘古城用传统的年俗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牢牢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

传统年俗 奏响新春狂欢序曲

大年初一,商丘古城以一场盛大的“文化贺新春,民俗大巡游”活动,正式拉开了春节狂欢的序幕。当日,舞龙、舞狮、旱船、秧歌等极具民间特色的表演队伍,身着鲜艳的服饰,精神抖擞地从古城宾阳门(东门)出发,沿着大隅首东街、中山大街开启巡游之旅。沿途,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从正月初一至初七,“2025迎新春商丘古城有戏”展演活动在古城府衙戏曲大舞台接连上演。《抬花轿》《穆桂英挂帅》《清风亭》等经典戏曲剧目轮番登台,演员们身着华丽精美的戏服,脸上妆容精致,他们用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全神贯注地欣赏着演出,不少戏迷更是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随着节拍轻轻摇摆身体,仿佛与舞台上的演员一同走进了戏曲的世界。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激动地说道:“我一直都很喜欢戏曲,这次能在商丘古城现场观看如此精彩的戏曲表演,真是太幸运了,感觉就像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听戏的美好时光又回来了。”

除了府衙的戏曲展演外,在古城拱阳门(南门)小广场、大隅首东南角、文庙等处,折子戏、坠子书、大鼓、唢呐等民俗文化表演也在同步进行。这些表演各具特色,折子戏以其紧凑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坠子书则用独特的唱腔和生动的故事,讲述着民间的传奇;大鼓的激昂、唢呐的嘹亮,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在古城中州重镇广场,特别设置的戏迷擂台赛和互动环节,更是成为戏迷们的欢乐天堂。擂台上,大家以戏会友,相互切磋,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相互交融,让商丘古城成为春节期间游客们心驰神往的“打卡”地。景区内人潮涌动,从戏曲展演到非遗展示,从民俗巡游到特色美食,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年味,让游客们在欢乐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年初一,商丘古城单日游客量高达2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传统年俗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非遗传承 点燃新春热潮之火

春节期间,商丘古城不仅是传统年俗的展示舞台,更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今年主题活动豫东主会场,商丘古城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神台庙会,精心策划了110多场文旅活动,让游客们能够深入了解商丘厚重的历史文化,真切体验记忆中的年味。

在古城陈家大院,木版年画的非遗传承人魏威忙得不亦乐乎。他的非遗木版年画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前来体验。这些大学生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情,在魏威的耐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拿起刻刀和印版,认真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他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位参与体验的大学生兴奋地表示:“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木版年画,这次亲手制作,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这种传统技艺真的太了不起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看到年轻人对非遗文化如此热爱,魏威深感欣慰:“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上木版年画,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希望这门技艺能够在他们手中代代相传。”

从大年初一开始,商丘古城的游客数量便持续攀升,各景点前都排起了长队。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被这里浓郁的传统文化魅力所吸引,纷纷前来共度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古城内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糖画、吹糖人等传统手工艺摊位前人头攒动,匠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糖液变幻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神话人物,引得游客们阵阵惊叹。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湛的技艺,还能品尝到甜蜜的麦芽糖,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深藏心底的儿时记忆,让大家仿佛穿越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商丘古城南城墙在春节期间化身为民俗盛宴的华丽舞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张巡巡城、杂技、舞龙舞狮等表演在城墙上轮番上演。演员们在古老城墙的映衬下,尽情展现精湛的技艺。张巡巡城表演中,演员们身着古装,神情庄重,再现了历史上的英雄风采,让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杂技演员们则凭借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他们的精彩表演展示了人类的勇气与智慧;舞龙舞狮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巨龙腾飞、狮子欢腾,与古城的古老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壮观的画面。

漫步在商丘古城,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回廊,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悠悠历史往事。在古城内的非遗打卡点,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商丘的非遗项目,感受非遗文化的传承温度。无论是制作剪纸、编织中国结,还是学习传统武术,都让游客们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内涵,在古城的怀抱中,续写着非遗传承的动人篇章。

千年庙会 绽放新春绚丽光彩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火神台庙会在蛇年春节更是焕然一新。潮汕大地上豪迈奔放的英歌舞、本土特色的祥瑞麒麟舞、中原地区奇幻精妙的肘歌,三者相遇,为商丘古城的新春增添了一抹绚丽光彩。

英歌舞的舞者们手持木棒,在激昂的鼓点声中,整齐划一地跳跃、旋转、击打,刚劲有力的动作,声声震撼的呐喊,将游客带回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麒麟舞的舞者们身披五彩斑斓的麒麟服饰,灵动地模仿着麒麟的各种形态。时而欢快地跳跃嬉戏,时而优雅地盘旋舞动,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而传统的肘歌表演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小演员们站在大人的肘上,在精心设计的道具上做出各种惊险又优美的动作,宛如空中飞舞的精灵,轻盈灵动,让人目不暇接。

另一项重头戏——火神祭祀仪式庄重而肃穆,身着传统服饰的祭祀人员,遵循古老仪式,向火神敬献祭品、行祭祀大礼,表达对火神的敬仰与感恩之情。整个仪式过程严格遵循传统规制,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古老祭祀文化的神秘与庄重。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感慨地说:“参加这个火神祭祀仪式,让我对商丘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传统的祭祀文化真是太独特了,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除了精彩的表演,庙会上还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展示,面塑、泥人、剪纸、木版年画、糖画、鱼灯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这些手工艺品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血。游客们在欣赏手工艺品的同时,还能与艺人交流,了解制作过程,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一位游客在购买了一件剪纸作品后说:“这些手工艺品太精美了,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带回去既能留纪念,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商丘的非遗文化。”

夜晚的火神台更是流光溢彩,魅力四射。现代化的灯光技术与非遗民俗相结合,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夜景灯会。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庙会装点得如梦如幻,各种造型的花灯栩栩如生,有寓意吉祥的龙凤灯、憨态可掬的生肖灯、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物灯等。游客们穿梭在灯海中,拍照留念,感受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魅力。

商丘古城凭借对春节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以及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让传统民俗文化回归大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丘古城在未来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文旅形式,使年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京九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