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江苏新出台的15条生育新政刷屏?

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政策,它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人口危机和楼市困境。

一边是生育率自由落体式下滑,人口数量快速减少;另一边是曾经辉煌无比的楼市,如今摇摇欲坠。

2025年,中国站在命运的岔路口,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实则共同指向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终极命题:

到底是谁,才能撑起未来的国运?

01

人口与楼市,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个月,西南财经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按当前生育率趋势发展,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锐减至4.6亿,要是生育率再往韩国水平滑落,那时人口就只剩3.2亿,全球排名也会掉到第七。



老龄化率更是吓人,2086年将飙升至42.4%,这意味着每2.5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

以后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年轻人的身影却寥寥无几。

再看看楼市,曾经的房地产那可是中国经济的“永动机”,地方财政靠卖地赚得盆满钵满,家庭财富靠买房实现快速增长,GDP的增速也离不开钢筋水泥的支撑。

可现在呢?

2025年后,中国人口将以年均850万的速度净减少,到2050年,累计减少人数超2.5亿。

买房的主力军——年轻一代越来越少,楼市的根基开始动摇。

三四线城市出现“鬼城”现象,新城区高楼林立却鲜有人烟;一线城市的学区房神话也终将破灭,曾经被疯抢的学区房,如今有价无市。

02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先来说说人口问题。

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呢?

在言叔看来,经济压力是最大的拦路虎。

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从孩子出生的奶粉钱,到上学的教育费用,再到长大后的婚房,哪一项不要钱?

就拿南京为例,当地推出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房可享受额外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政策,但很多年轻夫妻还是不敢生,因为买了房,未来几十年都要背负沉重的房贷。



再加上孩子的教育、医疗等费用,经济压力实在太大。

而且,现在年轻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对生育的意愿自然就降低了。

楼市陷入困境,一方面是人口减少,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过去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库存。

现在房子比孩子多,即便各种楼市刺激政策轮番上阵,像降首付、降利率、放开限购等,效果却在不断边际递减。开发商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打折、送车位等,成交量依然不高。

楼市需要孩子来续命,可孩子需要楼市让利才愿意出生,这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03

这两件事带来的综合影响,可能很多人还并没有想到。

人口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荒,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就像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少子化让劳动力短缺,消费市场低迷,很多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消费市场也因为老年人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年轻人消费群体萎缩,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也受到制约。



其次,养老金、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也会受到冲击。

我国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下一代人口减少,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却在增加,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未来我们的养老金可能会减少或者延迟发放。

楼市困境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房地产关联着众多上下游产业,楼市不好,这些产业也跟着遭殃,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增长放缓。

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因为土地卖不出去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楼市低迷还会影响市场信心,大家不敢消费、不敢投资,整个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说了这么多,言叔想表达的是,在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中,我们已没有退路。

只有坚定地选择保孩子,加大生育支持力度,才是逆转国运的唯一筹码。

同时,合理调整楼市政策,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或许未来才会有更大的转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