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苏丹反英斗争
1.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1)英法对埃及的侵略和控制
19世纪中期,英法竞相对埃及加紧侵略。英国取得了在埃及修筑铁路、架设电线及建立船队等特权;法国取得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权利。1876年组建的埃及债务整理委员会,英国代表出任财政收入总监督,法国出任财政支出总监督。1878年,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埃及总督伊斯迈尔任用欧洲人组阁。这个"欧洲人内阁"雇佣了1300多名欧籍职员,并给予优厚待遇,埃及职员受到排挤。政府对农民横征暴敛,甚至预征两年的赋税,并强制农民以土地为抵押;对地主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也进行限制和排挤,严重损害了埃及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欧洲人内阁"的强暴政治引起埃及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和反抗。
(2)祖国党和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在反政府的斗争中,1879年1月,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成立了祖国党,其领袖是陆军中校阿赫美德.阿拉比。祖国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口号,主张维护埃及主权和实行宪法,并出版了刊物《埃及是埃及人的》,宣传其政治主张。1881年9月,祖国党人在阿拉比领导下,指挥军队进攻总督府,要求解散内阁,召开国会,实行宪政。新任总督杜菲格被迫同意了祖国党的要求,由大部分祖国党成员组成了新内阁,阿拉比出任陆军部长,结束了英法两国的直接控制。新政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英法企图收买阿拉比,遭到拒绝。
为了恢复对埃及的控制,1882年5月,英法派遣舰队驶入亚历山大港,无理要求苏丹杜菲格撤换内阁,放逐阿拉比。杜菲格完全答应了英法的要求。但开罗和亚历山大人民坚决支持政府,不能容忍英法的侵略行径,立即举行起义,要求废黜苏丹。杜菲格为逃避人民的惩罚,躲到了英国的军舰里。
阿拉比预见到外国入侵的危险,下令修筑亚历山大炮台。英国政府侵占埃及的决心已定,1882年7月10日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无理要求埃及在24小时之内停止修筑亚历山大港的防御工事。在遭到拒绝后,7月11日,英国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当天亚历山大城失守。阿拉比积极部署开罗保卫战,埃及人民积极支持,参军参战,捐款捐粮。埃及军民多次击退了英军的进攻,使英军无法在北线逼近开罗。但阿拉比轻信其他列强关于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对东线毫无防备。英军在北线不能得逞,便从东线向开罗推进,经过几次激战,终于在9月15日攻下开罗。阿拉比被俘,流放到现在的斯里兰卡。阿拉比领导的抗英运动遭到失败。
英国占领埃及后,虑及埃及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为了避免法国的插手和干涉,没有立即宣布埃及为自己的保护国,埃及仍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英国驻埃及总领事埃继林.贝林实际掌握了埃及的政权。1914年,英国正式宣布埃及为它的保护国。
2.苏丹人民的反英大起义(1)埃及和英国对苏丹的统治
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北与埃及相邻。1819-1822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占领了苏丹,苏丹名义上是土耳其的一个行省,实际上由埃及统治。70年代以后,英国利用其在埃及的债权国地位,逐渐取代了埃及在苏丹的统治地位。英国殖民者和苏丹当地的封建贵族、部落首长互相勾结,巧立名目,共同对苏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举国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剥削、奴役和压迫,苏丹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斗争。
(2)马赫迪起义
80年代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马赫迪起义。起义的领导人马赫迪,原名穆罕默德.阿赫迈德(1844-1885年),出生于一个造船工人家庭,自幼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深知人民的疾苦,后来成为伊斯兰教僧人。1871年他定居于阿巴岛,从事传教活动、宣传他的主张,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不义和残暴,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1881年8月,他自称马赫迪,意即救世主,宣布要在世上重建真正的宗教和正义,号召人民起来跟邪恶势力作斗争。他散发了许多宣言和信,宣传他的驱逐叛教者、异教徒(暗指土耳其人和其他外国人),建立"普遍平等、处处有公正的美好社会"的主张。他还提出了"宁拼千条命,不缴一文税"的口号。
苏丹总督威逼马赫迪放弃他的口号和停止"叛逆"行动,遭到拒绝后派兵捉拿马赫迪。马赫迪早有准备,在阿巴岛一举歼灭前来捉拿他的官兵126人。阿巴岛的战斗同时宣告苏丹人民反英武装起义的开始。
广大人民积极响应马赫迪的号召,加入了起义队伍。1881年12月和1882年6月,起义军两次重创英军。1883年1月9日,起义军攻下科尔多凡省省会乌拜伊德,宣布人人平等,烧毁了一切卖身契。11月5日,希克斯率领的一万英国远征军全军覆没,希克斯本人也被打死。这一败绩震动了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决定重新启用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老奸巨滑的殖民主义分子戈登为苏丹总督。1884年2月,戈登到达苏丹首都喀土穆。
按照英国政府的旨意,戈登于2月13日宣布苏丹脱离埃及而"独立",并建立一个代行临时政府职权的委员会。戈登以苏丹总督和英国政府官员的身份主持工作。戈登大耍两面派手段,写信给马赫迪,许诺任命马赫迪为科尔多凡省省长,随信带去一份委任状和一套华贵的服装。马赫迪不为其诱惑所动心,义正辞严地回信说:"我是众所期待的、当之无愧的马赫迪,……我无须你的委派。…向我们投降,你才有出路。"他也派人捎去一套服装--起义者的服装,命令戈登向起义军投降。
1884年3月,马赫迪解放喀土穆以北地区,1885年1月,攻克恩图曼和喀土穆这两个重要城市,全歼敌军,击毙戈登。同年夏天,苏丹几乎完全获得了解放。经过5年的浴血奋战,苏丹人民终于赶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但不幸的是,马赫迪于1885年6月病逝。他的战友阿卜杜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定都恩图曼,史称"马赫迪国"。阿卜杜拉成为国家元首,改称"哈里发"。马赫迪在领导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注意发展生产,加强武装力量,但是没有进行社会经济改革。阿卜杜拉主政后,为保障民族独立,抵抗外国侵略,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措施。政治措施主要是:把全国划分为20个省,各省首脑称大埃米尔,兼管军事和民政。省下设区,由埃米尔管辖。阿卜杜拉哈里发为国家最高首脑,掌管全国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阿卜杜拉和地方首领占据了大片土地,形成了新的封建统治集团,对农牧民的剥削仍很严重,阶级矛盾仍很尖锐,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外防御力量。
英国不甘心在苏丹的失败,多次唆使埃塞俄比亚进攻苏丹。90年代后期,英法争夺苏丹南部的斗争日趋尖锐。为了抢先占领苏丹,英国殖民者再度入侵。1896年,25000人的英国远征军大举进犯苏丹,阿卜杜拉率部英勇抵抗。1898年9月,恩图曼一役,苏丹军严重受挫,恩图曼陷落。英军从坟墓里掘出马赫迪的尸体加以焚烧。1899年11月,阿卜杜拉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苏丹人民的反帝反殖运动终于被英帝国主义所绞杀。
1899年1月,英埃签订了《共管苏丹协定》,在"共管"的名义下,苏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马赫迪起义是非洲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殖反帝武装斗争,它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并影响了英属东非和乌干达等地区的斗争。这一斗争使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推迟了一段时间。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