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之前,喜马拉雅山南麓。

有一个面积近7100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的小国,名叫锡金。

这个国家于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当时除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锡金的邻国提出抗议之外,世界其他国家都对印度的侵略行径保持沉默。

只不过,自从吞并锡金之后,印度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以至于至今后悔不迭。

那么,锡金曾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印度为何要吞并锡金,又为何要后悔呢?

世界各国为什么对此事置若罔闻呢?



1642年,明朝终结前夕。

南亚原住民菩提亚族中的贵族纳穆加尔,在锡金建立了世袭君主国。

锡金是一个内陆国,四面分别与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接壤。

该国居民大多信奉喇嘛教以及印度教。

1788年,锡金遭到西邻尼泊尔廓尔喀族军队的入侵。

其国王战败后潜入西藏向清朝政府求救,乾隆皇帝决定施以援手。

于1791年派遣清军赶跑尼泊尔军队,锡金这才得以复国。

此战之后,锡金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1887年,清朝光绪年间,英国殖民者强占锡金,并将大量尼泊尔民众迁徙入境,目的在于开发锡金国内的各种资源。

1890年,自顾不暇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殖民者签订了《藏印条约》。承认锡金是英国的保护国,自此锡金开始与中国脱钩。



二战之后,印度于1947年独立,并从英国手中继承了对锡金的控制权,与锡金签订了协定,维持原状。

通过该协定,印度掌管了锡金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

为了巩固这个权力,印度于1949年派兵入驻锡金。

至1950年底,朝鲜战争爆发。

印度趁中国无暇顾及之际,强迫锡金签订《和平条约》。

根据该条约,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其政府首相也由印度派驻。

除此之外,印度为了强化其对锡金的统治,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其中包括扶持锡金国大党成为亲印势力,继续迁移尼泊尔民众,禁止锡金自主与别国建立外交关系。

所有的这一切,都令锡金王室和民众极为愤怒。

奈何国小力弱,只能忍辱相从,可印度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从1960年~1967年,印度军队竟然数次越过中国与锡金交界的乃堆拉山口,挑起武装冲突,入侵中国国境。



然而,中国不是锡金。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7年乃堆拉山口遭遇战,印军两度被我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碰得头破血流。

时任锡金国王巴登顿珠也由此见证了中国力量。

他认识到印度并非不可战胜,从而鼓起了反抗印度统治的勇气。

至1968年,上万名锡金爱国民众涌上首都甘托克的街头,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印示威游行。

事后看来,这次行动太过于盲目,因为此举彻底暴露了锡金境内爱国组织的真实力量。

在印度军队的残酷镇压之下,锡金民众伤亡超6万余人,爱国人士几乎被一网打尽。



至1973年,印度对锡金实行全面军事占领,国大党控制了政局,锡金亡国之象已现。

1974年~1975年间,锡金政府实行印度为其量身定制的宪法,民众的反抗再次遭到印军镇压。

国王巴登顿珠的卫队被缴械解散,他也被印度政府软禁,之后被迫流亡到美国。

锡金国大党随即以议会制取代了君主世袭制,并就锡金归属问题发起了全民公投。

可当时锡金境内的原住民菩提亚族和雷布查族只占全国人口的30%,其他皆为尼泊尔移民。



也就是说,这场所谓的全民公投已经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存在了300余年的锡金王国,就这样沦为了印度的锡金邦。

为了彻底熄灭反抗之火,印度在吞并锡金后,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实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锡金街头,随处可见甘地的塑像,大量印度移民也逐步涌入。

那么,锡金不过是弹丸之地,印度为何非要将其吞并不可呢?

从地图上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锡金以北是中国,以南是印度,也就是说,锡金是中印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

印度吞并锡金,是想突破这个缓冲地带侵略中国吗?

倒也不是,印度即使有这个想法,也缺乏足够的能力。

在印度的东北部有6个邦,它们到印度中心,需要经过锡金与孟加拉国之间的西里古里走廊。



这条走廊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狭长地带,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一旦西里古里走廊被武力封锁之后,本来不太服从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6邦,就会孤悬于印度国境之外,从而自行独立。

锡金正位于西里古里走廊的咽喉要道之处。

印度忌惮的是,如果任其独立成国的话,有朝一日中国军队会从西藏洞朗地区进入锡金,封锁西里古里走廊。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印军两次败于我军之手后,印度政府更为恐慌,于是加大了对锡金的吞并力度。

不得不说的是,印度此举纯粹是杞人忧天,倒打一耙。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自建国以来从未主动挑衅他国。

倒是印度一直虎视眈眈,野心勃勃,因此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是让印度没有想到的是,吞并锡金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却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在印度统治下的锡金邦,是全印度人口最少的邦,面积倒数第二小的邦,却又是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邦。

非但如此,它还是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邦,女性工作环境最好的邦,全印度唯一有机农业化的邦。



可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印度政府的有苦说不出。

因为这些所谓的光环,都是在付出昂贵代价之后才打造而成的。

为了让国际社会看到,锡金邦只有在印度的统治下才会繁荣发达,印度政府每年都会向锡金拨付一笔扶贫专款。

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占锡金财政预算的一半左右。

如果没有这笔款项的话,锡金大概率会成为印度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这才真的叫做打肿脸充胖子,可即便如此,锡金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锡金邦至今仍是农业经济,制造业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

这也导致了锡金邦的失业率排在了全印度的第二位,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自杀率高居全印度第一,是印度平均自杀率的三倍。

青年群体无所事事,滥用药物的现象极其严重。

基于这些问题,锡金都索性躺平了,一切依赖印度政府拨款就好。

而印度政府钱花了不少,但不少锡金人仍然不认同印度。

这其中既有宗教方面的分歧,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还有外来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

前国王巴登顿珠于1982年在美国病逝,他的儿子旺楚克则公开表示:

印度对锡金的吞并属于非法行为。

此种言论,对锡金民众仍然能够产生不小的影响。

长此以往,锡金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成为印度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颇有尾大不掉之势。

面对这种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的状况,印度政府也是懊悔不已。

二战之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以前那种凭借丛林法则,以武力侵略主权国家的行为,早就行不通了。

可印度吞并锡金之时,除了中国、尼泊尔和孟加拉强烈谴责之外,国际社会根本就无人过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锡金被印度实际控制日久,地理上又闭居深山,因此根本就没有机会成为联合国的成员。



而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苏忙于争霸,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成了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美苏分别是两大阵营的最强国家,它们都不管,其他国家也就更加不会因为锡金这样一个小国而开罪于印度了。

说到底,印度之所以要吞并锡金,主要是畏惧来自于中国的攻击。

时至今日,整个锡金邦都被印度政府作为中印战备的前哨,而列入了保护限制区域。

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想要进入锡金邦境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仅如此,印度近年来极大加强了在锡金邦方向的军力。

为保卫这一所谓的关键地带,印度逐年增加了该地区的防务预算。

由此也引发了锡金邦边境的2017年中印军队洞朗对峙事件。

真不知道印度政府究竟是怎么打算的?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看过地图之后都会明白。

中印之间隔着一道喜马拉雅山,中国在山上,印度在山下。

无论是中国打到山下,还是印军打到山上,都将是孤军深入。

中印两国除非全面开打,兴举国之力,起全民之兵打一场灭国之战,

才会真正打得起来。

否则,冲突和摩擦都是没有意义的。

可事实上,中印两国根本就不可能走到这种你死我活的地步。

因为两国都是大国,都有着广阔的战略纵深,如果大打出手的话,只会给其他国家创造从中渔利的机会,可谓得不偿失。

只是可惜了锡金,无端成为了印度愚蠢野心战略的牺牲品。

而印度又何尝不是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呢?

参考资料:

经济晚报网:《被吞并42年后,锡金对印度有多忠诚?》

中国青年网:《印军非法越界践踏国际法准则》

环球时报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个野蛮霸权应该被终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