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戴发利

过了春节,胶东半岛依然寒气袭人,但春的气息不知不觉已萌发。渤海湾破冰之后上浮活跃的“开冰梭”,春寒料峭的山野上、大海边萌发生长的野菜和海菜……“开春鲜”就这样迎面而来。


早春的风,带着温润,吹开了渤海湾的海冰,渔民们驾船出发了。他们要去捕获一种鱼类,此时称为“开冰梭”。

渤海湾的梭鱼,一年到头都有,平日里并不出众。水温高时,生活在河口和浅海,进食很杂,包括各种生物碎屑、淤积的泥沙,使得其肉质松散,带着一股子泥腥气。但从立春至惊蛰节气的“开冰梭”却大不一样:一个冬天沉寂深水,纳少吐多,海冰消融时的梭鱼开始上浮活跃,此时其腹内无杂质,肉质肥厚,鲜美异常,民间便纷纷流传“吃了开冰梭,鲜得没法说”“开冰梭鱼金不换”的说法,“开冰梭”被誉为渤海湾“开春第一鲜”。

常年生活在岸边的赶海人,此时会拎着一张大网,站在河流入海口的浅滩,瞅准了梭鱼回游的队伍,张网以待,奋力挥撒,大网激着水花罩住一群梭鱼,迅疾收网,便有沉沉的一网兜收获。这种岸边撒网捕获,既可以是营生,也可以是娱乐,赶海人那兴奋、专注、满足的表情溢于言表,每每在旁观者的羡慕眼光中满载而归。

短短一个月时间,是梭鱼的“受宠”时光。市场的海产品摊位上,一条条梭鱼圆滚如布梭,眼睛饱满透亮,鱼鳃鲜红,密集的鳞片规整密布,闪烁着青乌光泽,有的甚至还偶尔喘息、蹦跳,如同刚刚破冰跃出水面。


梭鱼被带回厨房,烹调之道多种多样。若清水文火慢慢煮炖,可保持原汁原味之鲜,其汤汁之浓、鲜、滑,喝汤胜过吃鱼肉。文火慢炖,是耐心和火候的功夫,鱼的精华被淋漓尽致地解析。梭鱼还可以酱焖。酱焖是鲁菜的一大特色,浓油赤酱,不像清蒸、炖煮那样香气内敛,而是以旺火、热油、葱姜蒜和大酱爆锅,激发热烈香气,再盖上锅盖以小火焖炖,让酱香慢慢渗入鱼肉。待开锅那一刻,热气升腾中酱焖的香气四溢,甚至破窗而出,飘往满院满街许多里远。

清煮,煮出鲜;酱焖,焖入香。一出一入,异曲同工,美妙之极。在美食界“无辣不欢”的当下,梭鱼理所当然也可以与麻辣结合,于是有了“香辣开冰梭”“剁椒开冰梭”。那满盘火红的干煸辣椒铺盖、翠绿的香葱香菜点缀,白嫩的梭鱼肉就有了开胃伴侣,越辣越想吃,吃得额头冒汗、唇舌麻酥……在这稍纵即逝的早春里大快朵颐吧!下次再吃,就要等明年了。

春寒料峭的山野上、大海边,野菜和海菜总是悄然无声地萌发生长。平日里它们自生自灭,人们不管不问,但正是这种不关心、不参与,让它们具有了绿色、天然的品质。


旷野中的春风打着旋呜鸣着,挖野菜的人三三两两就出现了。这支队伍,以中老年妇女最常见。她们捂着五颜六色的头巾,穿着暂时还不能换下的厚衣服,戴着手套,一手提篮,一手拎铲,在山坡、田间低头找寻。这些野菜,可能源于风吹过来、鸟衔过来的种子,年年萌发年年挖,可是从未失约,无论冷热、阴晴,春风吹又生,它们的生命力以旺盛著称。

那些妇女目光敏捷,动作娴熟,下手稳、准、快,隐藏在草丛中,与各种杂草混淆难辨的野菜被她们一眼相中,迅疾以铲连根挖起,抖擞一下根部泥土,直接装篮,同时一刻不耽误已经找到了下一棵。整个过程,不慌不忙、稳扎挪移、行云流水。在荒芜底色的早春田野,野菜生机勃勃地透着盎然的绿。最常见的是荠菜、苦菜、马齿苋、蒲公英;面条菜,别名最多;米蒿,苦中透香甜;扫帚草,鲜嫩期很短;一抬头,看树上,接下来还会有柳树芽、榆树钱、槐树花、香椿芽……盛野菜的篮子一会儿就满了,还有人干脆用上了大个编织袋,满载而归,一路春风一路笑声回荡。

回到家,野菜摘洗干净,去掉枯叶、硬根、泥沙,从清水中捞出,愈发水灵嫩绿。有的可蘸酱生吃,有的凉拌,有的小炒,有的炖汤,最常见的是包饺子、包子,百搭百味,但都离不开一个“鲜”字。那纯天然的鲜,有人说“鲜掉了眉毛”,有人说吃一季想一年,有人说吃了一辈子野菜也没吃够。


在离田野不远的大海边,还有同样络绎不绝的赶海人。海潮退却,露出宽阔的礁石海滩,礁石之上布满了青绿、灰褐的海菜。涨潮时,海菜在清澈的海水中怡然生长,茂密分布,随着海流摇摆起舞,鱼儿欢游,蟹子横爬,海蛎子、海螺紧固石上,海参、鲍鱼一动不动,海水中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海菜的纯净和鲜美。早春的海水依然冷凉,海菜还未来得及像夏天高温季节那样尽情生长、快速老去,一切都是嫩嫩的。

赶海人掐着时间等着退潮,潮退人进,向着密布的海菜而去。海菜的品种多样,不是海边常赶海的人还真是分不清呢,海青菜、紫菜、海麻线、裙带菜、鹿角菜,有的以颜色命名,有的以形状命名。收海菜有的用特制木柄铁片“刮子”,有的用破碎的盘碗瓷片,有的用小铁耙,有的直接用手薅,摘下来握在手中,就能闻到浓浓的鲜腥之气,大海的味道扑面而来。正忙活得不亦乐乎时,海水又悄悄开始上涨了,赶海人意犹未尽往岸上退了,再一看篮子、桶里面的收获,不知不觉间也满了。

那些“专业”的赶海客,他们收获的海菜早有市场、饭店、商铺的业主在等着,有多少要多少,有多少也不够啊,因为在顾客面前,早春的海菜永远是抢手货。而一众市民,收获海菜,是兴趣爱好,、是娱乐休闲。海风虽大、海水虽凉,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期盼。细心洗去泥沙,清除杂质,就可以烹制美味了。海菜,可以凉拌,可以搭配海鲜烧汤,可以素炒,但包饺子、包子更受欢迎。野菜包子、海菜包子,包住了春天,锁住了鲜嫩,浓缩了纯真,这是凡人百姓情牵一生的美味,陪伴着每一个春天的到来。

胶东半岛,从春到冬,有目不暇接的瓜果、蔬菜、海鲜……地里长的、山里跑的、天上飞的、海中游的,天天有收获,日日有美食。“不时不食”,可以从春到冬、从年初到年尾,此种滋味,变的是时节和食材,不变的是蕴含其中的饮食态度,以及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本文作者为烟台市蓬莱区政协学习文教委主任,蓬莱区作协主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