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学生重返校园,在课余观看仿生机器狗表演。 通讯员 杨斌 摄


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三小学校,重返校园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快乐地做游戏。 通讯员 兰自涛 摄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学子踏春而归,冬日沉寂的校园如今又生机勃勃。开学首周,各地也有一些教育新举措在中小学落地,受到师生、家长的关注。

  ■跟随记者直击开学首周,看新学期迎来哪些新变化。

  【更智慧了】青岛崂山:DeepSeek来到身边

  “妈妈,我的笔盒会说话了!”开学第一周,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就发现,用了一年的智能笔盒“进化”了。按下语音键,一个基于DeepSeek(深度求索)的“AI学伴”24小时在线陪学,能讲题、能聊天,还能制订学习计划。家长群被刷屏:“这简直是把助教塞进了笔盒!”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火爆出圈,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第一时间开展调研、积极部署,在全区的“智慧纸笔”系统中全面接入DeepSeek,打造“AI学伴”。

  以“全域数据融合、精准标注赋能”为核心,2024年崂山区在全区中小学普及应用“智慧纸笔+AI课堂”模式,围绕五大教育场景,构建了覆盖全区16个智慧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应用“智慧纸笔”系统,实时采集学生书写轨迹、课堂互动与作业数据,部署AI课堂分析平台整合课堂影像、语音、师生行为等多模态数据,借助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动态追踪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路径。

  “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定?”崂山区麦岛中学八年级学生提出疑问后,AI学伴不仅解析了相关数学原理,还解释了三角形在建筑中的应用。学生用“智慧纸笔”练习作文写作时,“AI学伴”提示:“这里的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如果加入人物心理变化会更加立体”。数学证明题中跳步的推导,“AI学伴”及时提醒:“第二步的证明需要做更多的说明”……

  除了DeepSeek提供的外显技术支持外,崂山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也提供了坚实基础。“基于联动标注和多维数据,崂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骨干教师研发了各种个性化学习资料包。现在这些资料包,就是DeepSeek的外挂知识。学生使用智慧纸笔,数据同步采集,基于DeepSeek的‘AI学伴’启动图形、语音及文字的识别系统,并同时调用准备好的资料包,迅速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数字教育研究中心张泽治说。

  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唐超表示,下一步将打造学情分析AI系统、主客观题AI教练、家校共育AI桥梁、心理健康AI哨兵等,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动感了】江苏常州:校园“变身”运动场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下午2点30分,春日暖阳下的操场瞬间沸腾。学生们踩着韵律感十足的鼓点,正式开始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他们相互配合玩起运球射门、控球绕杆、跳绳、飞盘……绿茵场上掀起了一场运动风暴,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阳光下汗水不停闪烁。

  春季开学以来,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横林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游戏、运动。这所有2000余名学生的乡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有40多项,每名学生每天至少能参与两项活动。

  这是常州市教育局给全市初中生和小学生送上的开学“大礼包”。常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15分钟课间”的“组合拳”融入课程表。“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将大课间由原来的每天一次调整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记者注意到,常州市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借助之前开设的“体育+综合体能+益智类游戏+民间传统项目”等特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选择性、趣味性。

  课间由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学生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在常州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间,记者看到,学生们成了欢脱的“小鹿”。“以前的课间‘眨眼’就结束了,现在都能来一场运动快闪,解锁新技能。”洛阳初级中学八(2)班学生任香怡告诉记者,开学第一天她通过大课间的学习和课间15分钟的练习,已经学会了滚铁环。

  如何有效避免提前上课和“拖堂”现象的发生?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学,该区各学校每节课首尾前设置两分钟的“嘀嘀”提示声,像贴心的时间管家,既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又保证学生畅玩。

  “这不是简单的作息时间调整,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让校园生活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说,下一步,常州市将进一步构建“体育课+大课间+微课间”体育运动网,并拿出300万元用于学校体育空间改造和体育设施设备的改善。

  【更“非遗”了】安庆迎江: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岳西高腔、黄梅戏、古法造纸……开学首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将本土的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到了校园里,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古法造纸术区域,指导教师演示了从准备废纸原料、浸泡、搅拌成纸浆,到抄纸、压纸、晾晒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有样学样,先在池中轻轻揉搓纸浆,再小心翼翼端起手中的抄网放入水中,等纸浆均匀附着在网框上后,再以特定角度将抄网缓缓抽出,等水全部流干净,一张宣纸就初步制成了。

  隔壁的活字印刷区域同样热闹非凡,三年级学生杨沐汐挑选好字模,用刷子蘸取适量的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字模上,接着轻轻铺上宣纸,用泡沫锤子轻轻地敲打按压。当宣纸缓缓揭开的那一刻,清晰的文字跃然纸上。他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向周围的小伙伴们展示:“哇,我的《游子吟》印出来啦!这也太神奇了!”

  该校副校长焦万东表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美好情感,今后学校还会常态化开展。

  迎江区教体局把“非遗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铸魂工程来抓,各校结合实际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双莲寺小学开设传统武术、古琴等非遗课程,国乐大师方锦龙曾回母校指导过学生弹古琴;华中路三小开设武术“谢家棍”、中药香囊制作、版画印刷等课程,每次均有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依泽小学的舞狮课程,四照园小学的糖画课程、皮影课程,龙狮中心学校西校区的太极课程,余桥小学的竹编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据悉,近3年来,该区打造“校内外联动+传承人驻校”模式,与安庆博物馆等5个场馆、麦陇香食品厂等3家企业及黄梅戏艺术中心搭建非遗实践平台,先后开设黄梅戏、漆扇、武术、舞狮等非遗课程30余门,打造非遗社团40多个,培育出1000余名“非遗小传人”。今年,该区计划制定区级非遗进校园指导意见,研制辖区内非遗研学路线,让学生们成为家乡非遗文化的小小传承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4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璐璐 刘淼 王琼 王志鹏 通讯员 何刚 方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