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时分,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教学楼一楼的心灵驿站,向AI心理伙伴“小星”诉说着近期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之上,教师们借助AI智能分析平台,录制课程、分析数据、优化教学,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准高效;课后,AI批改系统则化身为教师们的“得力助手”,帮助教师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
现实中,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正悄然改变着校园的教育生态,为师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与教学体验。
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学生正处于从假期生活向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过渡的适应期。怎样才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六年级学生盛墨琳向AI心理伙伴“小星”提出疑惑,“要调整学习状态,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呢?”AI心理伙伴一步步引导她展开沟通,帮助她进行自主测评和自助减压。
“在日常的生活,我们会有烦恼或者一些心事,我会与AI伙伴进行对话,它经常给予我温暖的回应。”盛墨琳谈道。
“有时候同学们因为比较害羞,遇到了事情不敢跟老师来交谈,我们有时候会尝试和AI进行对话。”六年级学生周子木说,让他触动最深刻的一句AI伙伴回复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发掘自身的优点”,这句话深深鼓舞了那时沮丧的他。
据介绍,田园外国语中学引入智慧心育平台和心理伙伴推进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建设,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普测、平台课程资源和咨询辅导模块进行团体个体干预,学生通过平台和心理伙伴进行自主测评和自助减压。
“目前平台已接入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心理测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严格保密的,仅用于辅助心理老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老师申佳佳解释道,“学生与AI对话可以获取一些常规问题的解决方法,当AI接收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提示危机的词汇,它会直接给心理老师预警,我们会及时介入与关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
除了关注学生层面的智慧心育平台,田园外国语中学还引进并优化AI评课系统、AI作业批改系统,通过大数据收集、智能分析和预测,赋能教师课堂教学与作业批改环节,为教师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当将一节课程导入AI评课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提问,利用布鲁姆、五何、对话(IRF)等模型,进一步分析课堂思维质量情况后生成报告。“通过AI给出的评课报告,老师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课堂中哪些优势或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提问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帮助老师调整课堂策略,引导学生突破知识记忆层面,上升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领域。”信息科技老师古立春介绍。
在数学组办公室内,初二数学老师王海燕正在使用的AI作业批改系统批改班级数学作业,只需将学生作业整齐地放在批阅机的扫描区,轻轻按下启动按钮,这台AI批阅机将在大约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全部作业批阅,批阅正确率可高达97%,目前正应用于低年级数学和英语作业批改。
王海燕告诉记者:“用了这个AI批阅机之后,批改作业轻松多了,效率也一下子上去了。不过,它现在还搞不定那些考验学生推理性的作业,比如几何题,这一块还得我们自己来。”
AI正悄然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成为一股强大推动力量,在田园外国语中学副校长张勇看来,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辅导,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精准教学以及实现专业发展,还能够提供给学校更多教育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学校已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心育平台建设、智慧教学应用、智能平台管理、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探索AI融合教育。除了引入智慧心育平台、AI评课系统、AI作业批改系统等AI使用工具,学校正式启动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规划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持续开展全体教师AI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的深入实施,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勇谈道。
#校长谈AI
上海市田园外国语中学
党委书记、校长 吴敏
我认为,AI技术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他们通过情感交流、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AI虽然可以模拟教学行为,但缺乏真正的情感和同理心,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状态,也就无法像教师那样给予个性化的关怀和引导。
所以,未来AI技术将会与教师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AI能够为教师分担基础工作,如作业批改、教学资源生成、解答基础问题等,辅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课堂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专业发展、创造性教学和面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工作中去。
对于教师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AI胜任力”,掌握“与AI协作”的核心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常规教学过程,训练出自己的学科专用AI助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田外初中以“办一所‘精美校园、精彩课程、精心教育、精品学生’的现代化‘智慧’学校”为目标,未来将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实施,为田外学子创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培养未来社会的AI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记者:宿铭珊 苏子玥(实习)
视频:苏楠 李晓康
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