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的大选将揭开帷幕,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保卫自己”,并提出德国应与英法“共享核武器”。



这番话,乍听之下似乎是一位政治家的防务策略建议,但细究其中的深意,却让人不得不警觉——默茨此言,实则是在敲响警钟:美欧关系日益裂痕,德国有意重新崛起为军事大国,甚至有可能挑战二战后的“和平框架”。

默茨在2月21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建议——德国需要与英国和法国展开“核共享”合作,推动欧洲防务的独立性。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防务话题,但如果你深究一下,会发现其中隐含的危险信号。

首先,何为“核共享”?简单来说,这是北约的一项战略安排,旨在将美国的核武器部署到欧洲,并与盟国进行协同使用。

然而,默茨的提议并非只是对现有合作的延续,他的言辞中透露出的是德国希望突破战后“非军事化”的历史束缚。

众所周知,二战后,德国在盟国的监督下,被严格限制了军事建设,尤其是核武器的拥有与研发。

这一提议暗示着,默茨希望借机挑战这种历史制约,甚至可能是在为德国未来重启军备竞赛、扩展军力寻求口实。

如果这种“核共享”真成行,那么德国不仅能拥有更多的军事自主权,还可能打破长期以来的“和平形象”,重新踏上扩张的道路。

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德国想要彻底摆脱二战后的“和平约定”,寻找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机会,甚至可能是为未来的军事化铺路,突破二战对德国的限制。

更糟糕的是,德国一旦开始寻求更大的军事自主权,就意味着德国在军事上的崛起,甚至可能威胁到欧洲甚至是全球的安全稳定。

想象一下,如果德国重新走上军事强国的道路,是否会像当年纳粹德国那样,重蹈历史的覆辙?虽然时代不同,但历史的记忆始终存在。

默茨的提议,不仅让人对德国是否会成为“新军国主义”的温床感到担忧。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默茨的提议不是简单的防务讨论,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战略背景。

德国在历史上曾因纳粹政权的侵略行为,被严格限制了军事力量。然而,二战后的德国,借助“经济奇迹”走向了世界舞台,但这一路走来,始终背负着“非军事化”的历史包袱。

如今,默茨所提的“核共享”,看似是理所应当的防务合作,实际上却暗示着德国可能在军事上的大规模重生。

这不仅仅是德国与英法的军事合作问题,它关乎世界的力量平衡与和平稳定。默茨的言论会不会成为“德国复兴”的信号,标志着这个曾经的战败国,再度打破历史限制,走向更加军国主义化的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