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老金并轨后的开局之年,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会有什么变化,尤其是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在养老金调整方案当中到底是谁能涨的更多?企退人员的调整比例能超过事退人员了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起来分析看看。
首先,在养老金调整政策实施后,两类退休职工养老金并轨调整是在2016年实现的。也就意味着如今额三步走政策:定额+挂钩+倾斜是从2016年才同时适用于企退人员和事退人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在总体调整比例和调整方案上是保持一致的,没有说谁比谁更特殊一些。
其次,调整比例和调整金额是不同的概念,从养老金基数角度来看,事退人员在职时缴费基数高,养老金账户余额多,退休后养老金水平通常较高。假设2025年养老金挂钩调整比例为1%,一位企退人员养老金3000元,挂钩调整增加30元;一位事退人员养老金6000元,则增加60元。
但从涨幅比例看,企退人员涨幅为1%,事退人员也是1%。若一位企退人员养老金1200元,一位事退人员养老金8200元,在某定额调整为40元,工龄每满1年增加1元,养老金挂钩涨幅1%,无高龄倾斜的方案下,企退人员可上涨70元,涨幅5.8%;事退人员上涨160元,涨幅1.9%。可见,养老金基数低的人员涨幅比例可能更高。
从这一点上来看,实际上调整比例更多的是跟本人的养老金水平以及缴费年限等参保基数相关。因为同样的调整金额,对于不同养老金水平的人来说,调整的比例是不同的。
第三,政策导向的作用,今年侧重于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从政策的侧重点方面来看,早些年的重点在于激励公平,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定额调整金额会很多,比如某年山东省的定额调整是每人每月60元左右的水平。这让企退人员和事退人员都能同等的获得较高的上涨金额。
而近两年的侧重点则是鼓励多缴多得,这在挂钩调整比例上是有所体现的。以某地为例,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养老金增加2元,同时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也有所提高。如一位30年工龄、养老金4000元的退休人员,仅挂钩调整部分就能增加30×2+4000×1.5%=120元,鼓励在职人员多缴费、长缴费。从2022-2024年这三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很多地区都提高了挂钩调整在养老金调整中的比重。
而今年的侧重点已经明确,因为人社部在1月份的时候明确表示,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将会更多的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而相较于两类退休职工,企退人员中的中低收入群体相对更多,这对于企退人员来说是很有利的导向型因素。
比如,在定额调整上可能每人每月增加到50元,对于养老金较低的企退人员,涨幅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还可能参考北京地区的调整方式,把养老金进行分层等额调整,养老金未达一定额度的退休老人多涨钱。另外,也可能在倾斜调整中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倾斜力度,扩大倾斜范围,将低保群体等纳入倾斜调整,让特定中低收入群体获得更高的养老金调整。
与此同时,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很难明确的直接概括出企退人员的调整比例一定会比事退人员的调整比例更高,因为具体到个人,在各地区的调整金额和挂钩比例等都不相同。不过从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信号来看,事实上还是中低收入群体会更占优势。
总而言之,总体而言,2025年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的养老金调整会在统一的框架下,根据各自的养老金情况、缴费年限等因素进行,企退人员的调整比例不一定低于事退人员,而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普遍偏高,到手的上涨金额又不一定会低于企退人员,因此具体涨幅还需根据各地实际调整方案来确定。
那么现在已经是2月的尾巴,马上就要进入到3月份,由于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信号释放的十分迅速,或许在公布时间上,也会有惊喜,3月份就公布总体调整方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