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飞钹炫舞

吴翼民

曾经应邀去一所道观聆听道教音乐,虽然远不如我孩提时听到的道教音乐那样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却也有些规模,十余名身穿道袍的道士,二位老年道长压阵,多的是中年道人,也不乏年轻俊秀人物,他们演奏梵音乐曲的乐器有笛、箫、笙、二胡、三弦、琵琶、唢呐,还有锣鼓等,时而仙乐缭梁,时而鼓钹喧天,视听都很过瘾。


“梵音”过后有一段“腔口”,——一位上了年纪的法师开始咏唱,中规中矩,虽然中气打了折扣,仍有抑扬顿挫之分,字句是听不分明的,大抵属“赞颂”和“神咒”一类。有趣的是老法师一人咏唱,到了哪个节骨眼上,其声调突然趋高,众道人便附和了上来,全场声音顿时浑厚了起来,时而又拔高吭,加上鼓钹等助兴,气氛极显热烈。我听得出道士们在演唱“腔口”时并非有口无心,而是心口交会、深沉庄严、稳健从容,体现了精到和谐的律动美。

“腔口”收尾,梵音再起,这会儿的演奏,愈益趋向热烈,可以说是诸乐大作,还加入了唢呐,显见是高潮了,未几诸音毕绝、嘎然而止。道乐算是圆满结束了,我似觉得意犹未尽,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哦,细忖之应是少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飞钹啊。

待道士们在做收场工作时,我悄声问其中的一位道长:“飞钹,有没有飞钹啊?”那道长先未听分明,经我再三询问,他歉意一笑:“现在早就没有飞钹了,长久没有了,没有谁会,没有谁教,没有谁练,早断档啦。”我听后很觉扫兴,便细细回忆起了从前道乐中的飞钹来了。

从前道乐趋向高潮,必有飞钹这一段落的,不仅苏州玄妙观这样的大道观有飞钹表演,一般的小道观甚而名不见经传的藏匿在姑苏小巷深处的迷你道观也有飞钹表演。我家附近小巷石皮弄内就有一座名叫协真道院的道观、拢共五六个道士,居然有一位名叫维生的长相清俊的中年道士也擅长此项表演。

维生的哥哥是这个小道院的主持,当仁不让是法师,维生和弟弟及侄子以及别的亲戚便是寻常道士啦。维生弟兄仨都是正一教派的在家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他们的孩子与我年龄相仿,是我的玩伴呢。

协真道院实在没啥名气,所以应邀做道场或斋醮什么的价格十分低廉,不过价格低廉归低廉,飞钹这一环却是实打实的,不仅不偷工减料,还比一般道观来得出彩,就因为维生身手不凡,外貌又斯文清秀,一出场一表演就受到主家的好评。可以说,维生的飞钹是协真道院的压轴大戏,是其卖点,舍此,这般小道院是不受待见的。

我孩提时最喜欢看的就是维生的飞钹表演,我祖母去世时请协真道院做道场超度时见过,左邻右舍家请协真道院做道场时也多次见过。那冗长的道场啊,前半段乐器家生奏“梵音”、后半段法师领诵“腔口”等都让人恹恹欲睡,只有当维生整整衣冠、优雅地坐到显眼的地方,将一大三小的子母钹托在手里,整个道场才顿然令人兴奋起来了。


维生面孔白净、五官端正、戴着金丝边眼镜,一副斯文样子。但见他站起微微向观众们鞠上一躬,落座后便先旋转起了三钹,三枚小钹开始在大钹的脐眼里快速旋转了起来,其形好看,其声好听。毕,他将三枚小钹轮番抛向空中,双手接牢,三钹在空中飞舞,两手灵巧地接住,三钹用两手接,一无错乱,飞舞的三钹金光闪耀,令人目不暇接,似比杂技中的接帽子难得多,因为毕竟是铜钹呀,稍有不慎会砸了脑袋哩。这还不算绝技,维生接过三钹后就来个母钹承接子钹,让飞舞的子钹落到母钹上,轮子样在母钹上滚动旋转,转得急速,发出清脆的声响,委实让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最后关头,维生将三枚子钹用白带子串联起来,次第向远处抛去,收回,再抛向空中灼灼舞动。其他道士便一齐卖力奏起了乐器,直到维生将几枚钹子一一收拢放下,站起抱拳、再鞠躬,整个飞钹演出方始告终,围观的主家和闲杂人等同时长长舒了口气,放出了会心的赞叹。

维生飞钹是一绝,可惜后来就断档了——连做道场斋醮的道乐都断了档,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后来维生中风偏瘫了,连钹都托不动了,几枚钹子都让他的婆娘当作废铜卖收购站了。

让人心旌摇动的道士飞钹啊……


图片选自网络,与文中人物无关。

作者简介

吴翼民,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原无锡作家协会副主席,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发表出版长篇小说10部,中篇小说20余篇,短篇小说100余篇,散文随笔1000余篇,文艺评论和报告文学数十篇,上演舞台剧1部,小戏小品曲艺数十个。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