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因为我考不上公务员狂抽自己耳光

还是被这个帖子震惊到了。

我真是受够了,我要全面反抗了。

女孩这样跟自己说。



因为杭州六小龙,山东又被喷成了筛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1

有人说,山东很魔幻,GDP前三的省,思想还停在明清。

鱼头朝哪鱼眼给谁、如何敬酒怎么磕头更好看成为网络上欢快的梗。

这背后,是把集体焦虑演成了荒诞连续剧。

先看这么一组数据。

2019年,山东每万人口拥有私企77.4户,而全国平均是92.1户,比广东少66.3户,比江苏少105.3户。

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也不足。

东部沿海省份,山东是唯一人口净流出的省。

留不住人才的山东让人头疼心疼。

山东成为考公大省,有人归于文化问题,但可能更多的是经济动因。

青烟是民企最集中的地方,但超大规模的民企屈指可数,新赛道布局不力可能也意味着后续动力不足。

GDP前三的山东很撕裂。

2

其实山东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在逃亡。

曲师大考研率全国第一,但毕业生返乡率不到10%,这样的状况几乎全省普遍。

有人说,家乡只认张科长,根本容不下张博士。

山东人懂得领导先动筷子的潜规则,懂得鱼头朝哪鱼眼给谁。

但这哪里是文化,分明是生存法则。

在山东,编制不仅是铁饭碗,更是拴住灵魂的铁链,所以,当杭州的创业者用代码改变世界时,山东的人才却在公务员题库里找答案。

不是山东人没野心,是体系把梦想碾成了渣渣。

所以,不会卷不愿卷的人才跑了,留下来卷的执念是铁饭碗。

如果说杭州的政府是店小二,那么山东的就是活祖宗。

杭州官员的口号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企业办手续不用请客送礼,补贴直接打到账户,连根烟都不用递。

山东的官员却是,在检查指导、视察拍照开会中往来折腾。好像,我不放心你,只是为了你好。

因而企业不是用来服务的,是用来显摆找事搞政绩的。

所以,当杭州用“耐心资本”来孵化科技独角兽时,山东的精力却用在查税翻旧账。



扶持一个企业我没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

这位县里副科长的话最终说明,文化败给了文明。

3

山东的儒家思想成了跪拜的遮羞布。

当杭州的年轻人在讨论AI算法时,山东的父母却在饭局上教孩子如何“把鱼眼 敬给领导”。

这是文化传承吗?这是裹着长衫的精神裹脚布。

在山东,“中庸之道”不是智慧是生存指南。

所以企业要生存,精力全耗在维系关系上了。

杭州与山东的对比,简直就是“未来之城”与“权力交易所”在世纪对决。



民企在“不跑关系就等死”的诅咒里苟延残喘,反观杭州,政府用资本耐心地投早投小,就算失败也愿赌服输。

更绝的是,杭州的体制内强度全国垫底,而山东的官场文化渗透到骨髓里,连相亲都要“查三代背景”。

当杭州的机器人在春晚扭秧歌,山东人却在祠堂里教孩子如何跪得好看。

这哪是文化差距?这是文明代差。

山东被喷成了筛子,就因为它活成了杭州的反义词。

4

杭州在造“龙”,山东在造“笼”。

杭州的“六小龙”是时代科技狂飙的产物,而山东却自嗨于酒桌文化、体制执念和官僚主义编织的巨型牢笼。

考公能打倒一切!

所以,当杭州的创业者们在用代码撕开未来,山东的规矩是:想创新得先问问领导这杯酒能不能喝。

90年代,山东曾是GDP老二,利用外资第一,民企数量叫板广东,时不时成为央视广告的标王。

但,历史在前进,山东却突然犹豫起来裹足不前。



国企大量吸血,民企则凉成了干尸,最后导致了山东父母逼孩子“要么考公要么别回来”。

每次的抢人大战,山东都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反观杭州浙江,抢人直接砸钱:本科补贴1万,博士最少给10万。

这决定了不同的结局,一个种下了创新的种子,一个透支了子孙的未来。

5

一些山东人谈起山东很撕裂,常常是嘴里骂得狠,心里憋着爱,好堵。

高考大省却不是人才大省,是不是悲剧呢?

山东的悲是撕裂。所以,年轻人一面在外出寻找机会,一面在嘲笑那个纠结于在酒桌上陪笑、体制内内卷、传统里跪麻的自己。

所以,当杭州出了“六小龙”,山东人感受的耻辱不是输给了杭州,而是输给了自己!

但,却很无奈。

最后,用网友的经历做个结尾吧。

他说,回老家给孩子迁户口,证件齐全,一天让跑了三个地儿,最后愣是没办成。

但户口如果迁往浙江,不用怕老家不批,因为浙江公务部门会直接跟你老家交涉,不用你出面,不用你回老家,不用你多跑,最多一星期给你办的明明白白漂漂亮亮的。



所以,这些都能证明:真正的营商环境,不是“权力交易”,而是“权力让位”。

所以,对于山东来说,只有当权力的角色转为服务,把酒杯摔出“不喝”的底气,那才真正到了“破笼成龙”时刻。

你说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