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赵萌萌)“有些人碰到干不了的事儿就会退缩,但她是一定会努力做成的,这就是她的性格。”近日,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阎兆君仅凭把脉,就能精准说出患者性格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2月22日,阎兆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了他的中医特色诊断方法——“齐鲁志意脉象诊法”,该诊疗方法于2024年11月入选了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阎兆君介绍,在《黄帝内经》中,中医便已形成了关于人的生命观和意志力认知的重要理论,并将人的疾病分为人与自然关系失和导致的“外感病”,人自身问题导致的“内伤病”以及人与社会不兼容导致的“情志异常”,而“情志异常”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心理行为疾病。“齐鲁志意脉象诊法”是对“情志异常”的诊断方法,其核心是医者通过把脉掌握脉搏的强度、节奏、波动频率等信息,感受患者脉搏的来去出入止至,进而判断和揭示人的精神动作行为状态。

“比如一个人的脉搏来得特别急,那么他的性格通常就比较急,动作迅速;而脉搏缓慢则反映出这个人可能是个慢性子,做事容易拖沓……每年我接诊大约15000名焦虑和抑郁患者。通常只需要5分钟的脉诊、舌诊,我就能了解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找出患者的心身病因并判断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具体到患者在哪一侧头疼,关节、肌肉或血管的哪些位置有病症等。很多患者在还未自诉症状前,听到我的脉诊判断与他的体检报告基本符合时就已经频频点头了。如果再结合其他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让得出的结论互相印证,辨病辩证的准确率就更高了。”阎兆君说。



2021年7月18日,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阎兆君在给病人诊脉。受访者供图

阎兆君表示,通过志意脉象诊法判断出患者精、神、意、志、魂、魄存在的失衡类型之后,再运用汤药、针穴、音乐等方式进行干预,可使失衡状态重归和谐。“比如焦虑患者通常性格比较急、主观意识过强、思虑过多,最终导致意亢志不足、魂亢魄不足,服用夏枯草、天冬、桑白皮、人参等药材熬制的汤剂后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阎兆君还谈道,齐鲁志意脉象诊法有其独特优势,可实现对患者的全周期身心健康维护。“对于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例如孤独症患者),志意脉象诊法无需‘问诊’即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此外,高水平脉诊甚至可以预判患者2至8个月之后的身体状况,从而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