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围绕结束俄乌战争的谈判继续推进,最近俄罗斯媒体“kapital-rus.ru”又曝光了一条重要信息,该媒体记引述俄罗斯著名战地记者亚历山大·斯拉德科夫的爆料,揭开了俄罗斯停战协议相关内容。
根据这份停战协议,俄方的条件可谓十分苛刻,主要包括:
1、乌克兰彻底放弃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州,总计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
2、乌克兰实现裁军,将现有的50万军队裁撤至10万左右,不得发展进攻型军事力量,只能保持自卫,
3、将第聂伯河沿岸和敖德萨港交给俄罗斯管辖。
当然,对于上述方案如果乌克兰方面继续坚持,俄罗斯的预备方案为允许俄罗斯在乌克兰第二大工业城市哈尔科夫和敖德萨驻军。
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对于乌克兰而言,将直面一个国家分裂的严重现实,按照第一版方案,乌克兰将直接丢掉乌东这一精华地区,而该地区不仅是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最为重要的小麦产区,同时也集中着全球20%的锰矿,欧洲最大的铀矿,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等等。
所以第一套方案对于坚持连克里米亚都要坚决收回的泽连斯基政府而言,大概率不会接受。
那么方案二呢?而作为乌克兰最重要的海上港口,敖德萨港不仅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也是乌克兰出口能源和粮食的命门,如果失去敖德萨,乌克兰将彻底沦为一个内陆国家,经济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哈尔科夫则是乌东第二大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军工基地。如果被驻军,相当于把军工生产交到俄军手中,等于帮俄军造武器,如果接受则是更加愚蠢。
而且历史上,苏联军队也曾驻军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结果是后者直接被吞并,而前者如果不是芬兰后来拼死抵抗也差点亡国。
所以前车之鉴,乌克兰绝不会重蹈覆辙。
但如果继续打呢?
也将面临极为尴尬的处境,首要问题就是国内兵员严重不足,四年的战争打下来,乌克兰可供征调的适龄兵员越来越少,甚至连女人都上了战场。从最新的俄乌交换阵亡人员尸体的数量上看,乌方阵亡人数数倍于俄军,而近期民众与征兵人员发生暴力冲突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从战场情况看,自2023年夏季反攻失利后,乌军就再没发起过像样的反击,攻入库尔斯克的军队也鲜有大动作。
显然在战场上拿不回来东西很难从谈判桌上拿回来。
其次,虽然欧盟方面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但北约的盟主已经撤退了。
不仅如此,现在特朗普的主线任务是继续对国内的民主党进行清算,在国际事务上战略收缩的倾向十分明显,否则也不会急于单独找俄罗斯谈判。
失去最大的靠山也就罢了,现在美国还在逼着乌克兰还债,甚至苛刻地提出要平分乌克兰的矿产资源。
战争的背后是经济,而战争本身也是靠经济维持,如果失去这些家底,既没钱也没人,很难想象乌克兰靠什么继续打下去。
当然,最惨的还是乌克兰老百姓,几年的战争已经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正如一位年轻母亲说的“我不关心谁赢得战争,也不关心矿产和领土。我只想我的孩子能在没有防空警报的夜晚安稳睡觉,能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玩耍。这就是我们所有人想要的,不是吗?”
不过这个愿望似乎已经很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