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军方近期在东部和北部多个前沿阵地接连失守,战略要地哈马省东部多个村庄在七天内易主,这一军事颓势与2020年实施的大规模裁军政策相关。
受制于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叙利亚政府在2020年被迫缩减军队规模,军队总兵力从高峰时期的15万人锐减至5万人。2020年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2亿美元,相比战前水平缩水超过70%。财政紧缩使军费预算大幅削减,维持原有军队规模的经济基础已丧失。
叙利亚主要石油产区目前被库尔德武装和驻扎的美军控制,使政府丧失关键能源收入。北部油田日产量从战前的38万桶骤降至政府控制区仅剩2万桶,能源出口创汇能力下降。外汇储备枯竭、国际援助减少、西方制裁持续,这些因素构成政府财政困境。
叙利亚政府不得不在“保军”与“裁军”之间做出抉择。采取的大规模裁军措施在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却为军事防御体系埋下隐患。区域安全态势平衡被打破,军力真空地带逐渐显现,为反政府武装的反扑创造条件。
在裁军后形成的兵力真空中,叙利亚多个前沿阵地出现断层。上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反对派武装攻占包括哈马省东部战略要地在内的23个村庄和小型城镇,这些地区曾是政府军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
哈马东部阿萨尔河谷地区的防线崩溃。该地区原本部署有三个团的兵力,裁军后仅剩一个连队维持警戒,兵力不足导致监控范围出现盲区。反对派武装利用夜间视觉装备,在凌晨时分对薄弱环节发起突袭,两小时便突破主防线。由于后备力量不足,增援未能及时到位,整个防区在48小时内陷落。
德尔祖尔省的军事态势同样危急。该省油田地区原有完整的三层防御体系,现在外围哨所已全部撤离,中层防线仅维持最低限度的兵力配置。上周三,当地爆发连续交火,政府军在未获增援的情况下被迫放弃五个重要战略高地,撤退距离超过30公里。
当前叙利亚政府军兵力部署分散,无法形成有效防御密度;机动作战能力下降,难以应对多点突破的灵活战术;情报系统弱化,对敌方动向的预警能力降低。如果不能迅速调整战略,类似的战场溃败可能在其他地区重演。
叙利亚政府军中坚力量的第25特种任务部队和第4装甲师,如今也难以扭转战场颓势。这两支曾在多次关键战役中立下战功的精锐部队,在裁军后实力大减,难以发挥效能。
第25特种任务部队被誉为“沙漠之鹰”,擅长复杂地形作战,曾在霍姆斯、阿勒颇等地区的巷战中立下战功。裁军后该部队兵力缩减40%,老兵解甲归田,新招募士兵缺乏实战经验。装备维护不足导致特种作战车辆可用率降低,夜视、通信等装备短缺。该部队部分成员已经流亡至黎巴嫩境内,核心战斗力分散。
第4装甲师曾是叙利亚陆军最具打击力的重型装甲部队,拥有T-90主战坦克和先进的自行火炮系统。裁军后,该师装甲车辆保有量减少,燃料和弹药供应不足,战斗续航能力下降。上周在代尔祖尔省的遭遇战中,第4师仅能调动3辆坦克参战。部分装甲分队已撤至伊拉克边境,实际控制范围缩小。
军事训练体系的崩溃加剧这一困境。裁军前,这两支部队每年会进行多次大规模实战演习,现在训练频次降低,规模和强度下降。新兵缺乏系统训练,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弱化。精锐部队现在连守住一个小村庄都力不从心,反映叙利亚军事实力的衰退。
叙利亚政府的大规模裁军决策,正在重塑该国的军事格局和地区力量平衡。这一变革影响当前战局,也将对未来叙利亚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产生影响。
裁军后政府军无力维持全境覆盖的军事存在,采取“重点防御”策略,集中兵力保卫大马士革、拉塔基亚等核心城市和关键交通线。这导致边远地区的军事真空,被各方势力填补。伊德利卜省西部地区原本部署有兵力,现在大部分哨所已经撤离,当地民兵武装扩张控制范围。
裁军前,政府军在装备和火力上对反对派保持优势,现在这一差距消失。反对派武装近期获得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改良无人机在内的新型武器,其实际作战能力已经与政府军相当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上周在霍姆斯省的交火中,反对派武装展示集群无人机攻击能力,令政府军防空系统应对乏力。
随着政府军实力下降,外部支持力度减弱,形成负向循环。军事援助的减少制约政府军恢复实力的可能,导致控制区萎缩。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叙利亚可能长期陷入“碎片化控制”状态,各方势力割据一方,中央政府难以实现统一。
这种军事格局的变化将影响叙利亚的和平进程。谈判桌上,政府方因军事实力削弱而议价能力下降;战场上,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冲突各方重新评估军事选项。军事实力的消长直接影响政治解决方案的内容和进程,叙利亚的裁军决策已经改变地区博弈的参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