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你知道在整个战争中,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和中国人自己支起大锅炒的炒面,哪一个更让美国人感到害怕?
1959年,中国首次生产出来乒乓球。
你知道是谁,以及为什么给它取名“红双喜”?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射落中国的奥运首金。
为什么这件事会被载入史册,大书特书?
2020年,武汉的火神山医院被快速建成,接下来是覆盖全国的核酸检测、出行码、以及基层大动员。
这一系列事情,为什么会让有见识的西方人倍感惊心?
2025年2月18号,《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并有望杀入全球电影票房前五甚至更高。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但会去二刷、三刷,还会每天盯着它节节攀升的票房数据?
这几个问题,涉及战争、后勤、工业、体育、灾情、文娱,乍一看似乎并无多大关联。
其实有一根非常重要的线索,贯穿了以上种种,并指向了同一个关键词,并且——
现如今的美国人,正在与这个关键词渐行渐远。
现如今的中国人,正在与这个关键词向心凝聚。
1,
咱们先说体育——
1959年,周恩来总理把十年国庆与荣国团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视为两件大喜事,并因此将中国首次生产出来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
然后,乒乓球慢慢成为中国的国球。
再然后,中国人持续了很多年“金牌至上”的观点,体育英雄的硬指标就是第一、冠军、金牌。
包括许海峰射落奥运首金之后在荣誉上达到的高度;包括李宁第二次参加奥运失利被人们辱骂,都是“金牌至上”这个观点正向与反向的发酵。
如今这个观点正在被慢慢稀释——这当然是良性的变化。
可你不能说,当年强调世界冠军、强调第一和金牌都是错的。
不要衬着中国当下的发展与GDP的底儿,去评价当年的事。
如同不要用现代的法律法规,去硬套古人的行为。
毕竟连古人都知道什么叫“刻舟求剑”。
为什么说当年“金牌至上”的观点,并没有错呢?
因为那时候中国太缺第一了——面对一穷二白的起步,当年我们属实拿不出什么第一。
但是在体育领域的某个单项上拿第一,是比较省力、容易见效的路径——注意,我并不是说那个年代的体育英雄拿第一就很容易,而是对比国家层面的种种第一,比如钢产量、发电量、粮食产量、石油、矿藏、汽车、飞机……
为什么要把体育领域的“第一”拎出来,予以大力宣传呢?
其实目的直指一个核心——重塑我们这个国家的国格,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包括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宿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老解放汽车
而这几样东西,在近代中国甚至上溯到宋后,主线层面上一直都在被持续地破坏。
元朝的人们是被划分为等级的。
明末的官员与士绅,宁肯守着自己的家财被清军暴力分家,也不愿在之前拿出来捐给朝廷做军费。
清末那句“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源头是大学士刚毅,几番演绎之后被摁在慈禧的嘴巴上——甭管是谁说的,这句话都表明在满清统治者的眼中,国家不是天下人的国家。
民国的军阀也不用提——国家不但被分割成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而且为了地盘,他们最大的原则就是毫无原则。
这时候你问中国人什么是国家,十有八九会收获一个寂寞。
这时候你说中国人团结,鬼才信。
这时候别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虽然有志之士不爱听,但也知道这是一句大实话。
这时候你去讲“国家的认同感、归宿感”,普通大众都觉得你是在说天书……
所以,重塑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宿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是新中国非常重要的大课题。
所以,面对当时的现实,才会把体育领域的“第一”拎出来,大力宣传。
都是为了捏沙成团。
所以这个关键词,就是“团结”。
你知道,美国两党都在呼吁团结,因为美国正在被撕裂,美国人的团结正在渐行渐远。
而中国人的团结,正在不断地向心凝聚。
不管是渐行渐远,还是向心凝聚,它都会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过程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2,
再说朝鲜战争中的炒面。
总有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或赚取流量,会抛出这么一个观点:“抗美援朝我们打的不值。”
高级一点的,还会给你背数字——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延后了多少年的经济建设……
好吧,我们就站在这个所谓“经济学”的角度来拆解——
就问你们家过日子,是只看支出不管进账的吗?
就问你们家做生意,是只看成本不管红利的吗?
不展开了,只说两个结论。
其一,抗美援朝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但进账和红利更是巨大的,并且利泽至今——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立国之战;它是建国时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用实际行动予以了证明,打上了钢印;它保证了中国建设发展的安全度;它拿回了东北本该属于我们的主权;它和后来的事情一起自主发力,一脚踹开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大门……
其二,只看代价,不管进账和红利的人,非蠢(不求甚解或者看不到)即坏(看到了也假装没看到)。
抗美援朝还有一个巨大的红利——抛开影响力大小不谈的话,这个红利同“金牌至上”时宣传某一个世界冠军,作用力和方向是完全一样的。
依然是“国家”这个概念。
国家的认同感,国家的归宿感、国家的荣誉感,国家的自豪感。
没错,当时的中国人都在炒炒面。
这让发达国家的人听了,会觉得:“你们是来搞笑的么?”
这让美军士兵尝上一口,会摇头:“你们靠这个能打赢?”
但是,有点头脑的西方政治家都不会觉得好笑,因为它表明中国这盘曾经的散沙,正快速地团结起来,捏成一坨。
后面有苏联援助的喀秋莎、飞机。
后面还有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捐飞机。
你别以为喀秋莎一定就比炒炒面更吓人。
那只限于一场彼此对轰的战场之上。
而在宏观格局上,炒炒面比喀秋莎更吓人——很显然,中国志愿军不是靠喀秋莎打赢朝鲜战争的。
靠什么?
国歌里面有答案——“我们万众一心”。
当时别说团结在一起的普通民众,哪怕关押在功德林的战犯——包括积极改造的、不积极改造的将领,以及长期对抗改造的黄维,全都不约而同、发自内心地积极投身于炒炒面之中。
他们都懂军事,开战之前,他们大部分人都迷信美军的强大火力与后勤,认为中国军队会战败。
他们都懂军事,所以看到朝鲜战争的实际进程,全都从不可思议转变为服气、自豪和扬眉吐气。
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各为其主,但他们也都是中国人,他们之中还有知名的抗日将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纷纷会把“中国人”的身份,放在“国民党将领”这个身份之前。
要知道即便战败被俘,这些人依然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的见识与能力,远超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值。
炒面,却能将他们全都团结起来。
所以说“团结”同“真正站起来了”一样,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红利。
3,
有一定宏观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会发现中国人的抗疫成功,跟当年中国人炒炒面,有非常相似的味道。
只看表面,看到的是咱们飞快地建成火神山医院,高效地运转起核酸检测和全民防疫,结论是咱们有效率,咱们豁的出去,咱们是全产业链的工业大国。
但哪怕是有点见识的老外,都能透过表面看本质——哎呀妈呀,这个动员力,这个组织力,这个万众一心的团结力,真特么吓人!好在中国人只是在对付病毒,这要是打仗……(好吧,别怕别怕,我们没想打仗)。
那么,中国人展现出来的团结力,背景是什么?
是相信自己的国家。
带着这个相信,我们回望历史,就不会忘了“炒炒面”,就不会忘了“红双喜”,就不会忘了“奥运首金”,就不会忘了“女排五连冠”,不会忘了当年那些振奋人心的体育英雄。
吃五个包子才饱,不等于直接吃第五个。
接下来日子好过了,才是徐徐展开的、越铺越大的、越来越多的各项领先与第一。
这就是国家的重塑。
事实上人更像是沙子,中国人也好,其它国家的人也罢。
差别就在于这些沙子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一盘散沙,还是集沙成塔?
所以,以教员为首的那一代中国精英、英雄与先烈,不但为我们建立起一个新中国,还为中国输入了站立姿态的完整国格,为中国人输入了站立起来的人格。
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前提之下,他们在积贫积弱的现实之下,历经了多少苦难、摸索、抗争与努力,才改写了历史,才把曾经的一盘散沙捏成团,捏成铁,捏成钢。
不要盯着个案看。
不要盯着个别屁股坐歪的物种看。
看宏观。
宏观上中国人告别一盘散沙,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4,
最后说说小哪吒。
关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甚至同老非我一样跑去二刷、三刷的网友,搞笑的说法是——
这么一个百亿大项目,哪能少了我的参与呢?哪怕以后写简历,我也能写上“曾参与过百亿项目”不是?
关注电影行业本身的说法是——
不是我们这届观众不行,我们要证明给你们看,票房不行是你们这帮货要么讨好西方,要么直接端出一泡屎,所以活该你扑街!而真正用心的、尊重观众的好电影,活该你挣钱!
更重要的是,有一件事倍儿爽啊!
就是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原本是清一色的美国国旗。
现在看见吒儿扛着五星红旗,先是挤了进去,然后一路往上走!
那好,能冲多高,就冲多高吧!
这也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升国旗”。
这是几天前的榜了
会有人跑出来阴阳怪气:别自嗨了,99%的票房都是中国人自己贡献的。
你可以扔给它一句话,吴京说的:那又如何?中国人的钱就不是钱了?贱不贱呀!
或者扔给它一段话,老非我说的——
如果有朝一日,那个榜单的前十全是中国电影,哪怕都是中国人自己贡献的票房,你猜美国人会不会把奥斯卡奖打好包,送过来?
如果不送过来,那它就是一个自嗨的奖项。
如同你们村里举办的卡拉OK大奖赛。
那,谁又会去尿它呢?
洛杉矶中国大剧院
现在这个世界充满变数。
甚至山雨欲来风满楼。
有一个国家,总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挑战面前众志成城——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疫情冲击,还是国际风云变幻,这个国家的人民总能展现出惊人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我庆幸,我是其中的一分子。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