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小之一的拉脱维亚,近年来也频频在国际事务中上蹿下跳,好刷刷存在感。最近,拉脱维亚又与韩国有关部门,挖掘出了朝鲜战争期间曾在美军服役的十二名出生于该国的官兵,笔者这回就来简单介绍下这十二个战争中的普通人的事迹。

1、美第45步兵师战士萨利涅克斯

艾瓦尔斯·卡里斯·萨利涅克斯(Aivars Karlis Salenieks),1931年12月17日出生于拉脱维亚利耶帕亚,二战中全家移居德国,1950年11月16日又举家搬迁至美国。1952年,萨利涅克斯志愿加入美国陆军,在美第8步兵师完成基本训练后,被派驻至远东地区。



艾瓦尔斯·卡里斯·萨利涅克斯

1952年7月,萨利涅克斯转入美第45步兵师服役,并随部队开赴朝鲜战争。10月18日午夜,萨利涅克斯所在的部队在朝鲜亥安盆地的一处阵地上突遭中朝联军袭击,一枚手榴弹被丢在了他和另外三名战友脚下,刹那间,萨利涅克斯想也没多想就扑倒在手榴弹上,以自己的阵亡换取了三名战友的性命,终年21岁。事后美国国会向其追授了一枚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2、美第7步兵师17团2营F连战士克鲁明斯

贾尼斯·克鲁明斯(Janis Krumins),出生于1931年4月4日,其祖父是一名沙俄军官,其父亲卡利斯·克鲁明斯 (Carlis Krumins) 则是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第8步兵团的一名军官。1951年4月,克鲁明斯一家移居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1952年7月28日,其在还没办理完入籍手续的情况下就被美军征召入伍,在接受了16个星期的训练后被分配到第7步兵师17团2营F连,并于1953年3月10日开赴朝鲜战争。



贾尼斯·克鲁明斯

自1953年4月4日起,克鲁明斯一直驻守在名为“博克恰普山”的前线阵地上,6月14日夜,其在前往前方观察哨值班一个小时后,突然报告说,发现对面敌人动向异常。没多久,观察哨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克鲁明斯在交火中被打死,终年22岁。事后,克鲁明斯被追授紫心勋章一枚,其生前所在部队还被授予“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特别勇敢”的荣誉称号,其遗体现安葬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布鲁克菲尔德市纪念公园。

3、美第2步兵师23步兵团3营L连战士斯托普尼克斯

古纳尔斯·斯托普尼克斯(Gunars Stopnieks),1927年7月22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1944年7月曾在德国空军辅助部队服役。1947年,斯托普尼克斯入选美国占领军组建的波罗的海警卫连,承担了纽伦堡审判期间的安保警卫工作,并于1950年得以带全家移居美国。1950年10月,斯托普尼克斯被美军征召入伍,并入次年3月21日开赴朝鲜战争,被编入美第2步兵师23团3营L连。



古纳尔斯·斯托普尼克斯

1951年5月25日夜,斯托普尼克斯在第五次战役中的一次地面战中负伤,两天后被空运到日本大阪治疗。1951年8月23日,斯托普尼克斯伤愈后返回部队,并被调入美第23步兵团属侦察连,最后于1951年12月31日复员回家。2003年12月29日,斯托普尼克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去世,终年76岁,他也是在朝鲜战场上待得最久的拉脱维亚籍美军(长达九个月多)。

4、美第187团级空降战斗群1营战士斯涅泽

奥尔格茨·斯涅泽(Olgerts Sniedze),1932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雷泽克内,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1941年德国占领拉脱维亚后,斯涅泽全家移居德国,并在二战结束前夕投奔到英国占领区。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斯涅泽一家于1950年10月得以移居美国。1952年,斯涅泽被美军征召入伍,并自愿参加空降兵,并被分配到美第11空降师503伞兵团。



奥尔格茨·斯涅泽

经过在日本的培训,1953年斯涅泽转入美第187团级空降战斗群1营服役,并在韩国前线一直待到了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后,斯涅泽复员去读了大学,获得了纽约城市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此后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退休后又成为一名牧师。1958年,斯涅泽与津特拉(Dzintra)女士完婚,两个人一共养育了两个女儿和五个孙辈。2023年11月11日,斯涅泽在美国纽约州培林顿市去世,终年91岁。

5、美陆战1师5团1营A连战士奥佐林斯

列昂尼德斯·奥佐林斯(Leonids Ozolins),出生于拉脱维亚瓦尔米耶拉,具体出生日期不详,具体移民美国及入伍美军时间也不详。

1952年12月2日,在美国海军陆战1师5团1营A连服役的奥佐林斯一等兵与战友深入中朝联军战线后方执行侦察任务,结果遭到伏击,为了协助一名医务兵撤离受伤的战友,奥佐林斯用步枪进行了猛烈还击并将敌人击退。随后他冒着中朝联军猛烈的枪林弹雨,帮助伤员穿过了一片250码长的开阔稻田时。事后奥佐林斯被授予银星勋章一枚,其之后的经历与去世时间也都不详,只知其曾定居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黑格斯敦市。

6、不知道哪支部队的曼古利斯

维斯瓦尔迪斯·曼古利斯(Visvaldis Mangulis),出生日期、籍贯和战前具体事迹均不详,只知其退役后与出生于1932年4月12日、同为拉脱维亚难民的维娅(Vija)女士完婚,两人定居在纽约州的拉脱维亚社区,也养育了两个女儿五个孙辈,最终去世时间不详。曼古利斯曾撰写了一本重要的小众历史著作《20世纪战争中的拉脱维亚》(Latvia in the wars of the 20th Century)。

7、美海军陆战队战士斯普鲁吉斯

莱莫尼斯·斯普鲁吉斯(Laimonis Sprogis),1928年出生于拉脱维亚,具体移民美国时间与战争中的具体事迹均不详,其母艾玛(EMMA)女士已于2015年去世。在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后,斯普鲁吉斯在一家混凝土钢筋研究所工作,目前居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现仍在世。



莱莫尼斯·斯普鲁吉斯

8、美骑兵1师7团1营B连战士利帕

鲁道夫·利帕(Rudolfs Liepa),1927年11月8日出生于拉脱维亚利耶帕亚,在读中学的时候出版过自己的诗歌集,1944年加入德国党卫军拉脱维亚军团,战后全家逃往德国,并于1947年随父母移居美国新泽西州弗里霍尔德市。



鲁道夫·利帕

1950年,利帕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美骑兵1师7团1营B连,军衔一等兵,并于当年12月12日开赴朝鲜战场作战。1951年10月5日,利帕在铁原地区与中朝联军作战时阵亡,终年24岁,事后其被追授紫心勋章一枚,其遗体现安葬于日本。

9、美第25步兵师14团2营F连下士格拉泽斯

布鲁诺·格拉泽斯(Bruno Glazers),1928年9月9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其父参加过苏俄国内战争中的拉脱维亚白军。二战中,格拉泽斯随家人移居德国,并于1949年5月12日移居美国,定居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市。格拉泽斯的具体入伍时间不详,1952年2月26日,时任美第25步兵师14团2营F连信件传递员的格拉泽斯下士,在与中朝联军作战时阵亡,终年24岁,事后其被追授紫心勋章一枚,并被追授中士军衔。

10、美第7步兵师军官利尔法里斯

齐古尔兹·利尔法里斯(Zigurds Lieljuris),1931年1月19日出生于拉脱维亚叶尔加瓦,二战末期曾在库尔兰要塞的德军医疗队服役,1948年起曾在英国陆军守望服务队服役三年。1951年,利尔法里斯全家移民美国,1952年3月其被美国陆军征召入伍,并被派往在朝鲜战场的美第7步兵师工兵营服役,参与了著名的圣诞山战斗。在全连三分之一官兵伤亡的情况下,利尔法里斯接替被打死的连长临时指挥部队,保住了全连的安危,事后他因此被授予橡叶铜星勋章一枚。



齐古尔兹·利尔法里斯

1953年,利尔法里斯再次入伍,曾先后两次在越南战场上服役,并再次获得橡叶铜星勋章三枚,战争结束后其曾任新泽西州军官学院院长。1958年,利尔法里斯与格特鲁德(Korejā)女士完婚,两人一共养育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2023年,利尔法里斯在美国新泽西州去世,终年92岁。

11、不知道哪支部队的贝尔津斯

保利斯·贝尔津斯(Paulis Berzins),出生年月与籍贯不详,二战结束后与父母逃往德国的难民营,不久父母在难民营中去世,其则在法国组织的辅助部队服役。1950年2月,贝尔津斯独自移居美国,朝鲜战争中曾被美军征召入伍,之后经历不详。



贝尔津斯

12、美第3步兵师战士乌皮蒂斯

埃德文斯·乌皮蒂斯(Edvins Upitis),1929年2月12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籍贯、战前具体事迹和移民美国时间均不详,朝鲜战争中曾在美第3步兵师服役。



埃德文斯·乌皮蒂斯

乌皮蒂斯退休后在卡夫奶酪公司工作,1966年,其与安妮莉丝(Anneliese)女士完婚,两人定居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加利纳市,并先后育有两个儿子。2024年10月10日,乌皮蒂斯于伊利诺伊州斯托克顿市去世,终年95岁,其妻子安妮莉丝女士已于一年前先行去世。

最后,有趣的是,韩国方面一开始宣称一共有14名拉脱维亚籍美军,但最后只公布了其中的12人的姓名,其余二人姓名为何没有公布,这里就不得而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12人中有4人在战争中阵亡,可见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损失还是不小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